三国时期都有谁?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东吴名将
(一)六大元老
1.张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三国志》对张昭的评价是“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
2.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4.韩当(?? - 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6.吕范
(二)五大丞相
1.孙邵(163年 - 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孙邵为宰相。
2.顾雍
3.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来,曾是多次率领吴国军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后任吴国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 ”(222年)。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机以火攻大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
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4.步骘
5.濮阳兴
(三)超级大将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三国时代人物。孙权手下一谋士,为人宽厚,甚得孙权重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3.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四)十二名士
1.张纮
2.诸葛谨(174年 - 241年),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的父亲。
3.虞翻
4.严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中所载“严畯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5.阚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6.程秉
7.薛综
8.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为《二十四孝》中怀桔遗亲的主角。
三国志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张温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焉。吾粲、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9.骆统
10.张温
11.陆瑁
12.吾粲
(五)十二战将
1.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
三国志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义封,本名施然,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3.蒋钦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武将。
5.陈武(?? - 215年),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6.董袭(?? - 215年),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后汉书对于董袭的评价:“慷慨志节、武毅英烈”
7.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通晓诸子,少有气力,好游侠。少年时是混帮派的不良少年。后来成为黄祖部下将领。经周瑜、吕蒙推荐后,在孙权帐下为将,立下数功。
据《三国志》记载,“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8.凌统(189年 - 237年,一说为21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2.朱恒
(六)中期四大要臣
贺齐、吕岱、潘浚、陆凯
(七)孙权的两个女婿
全琮、朱据
(八)名门之后
张休(张昭子)
顾谭(顾雍孙)
韩综(韩当子)
陈表(陈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陆抗(陆逊子)
诸葛恪(诸葛谨子)
吕据(吕范子)
薛莹(薛综子)
朱异(朱恒子)
********************
东吴主要人物列表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曦,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址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2 东吴人物资料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3 东吴人物资料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址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一)六大元老
1.张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三国志》对张昭的评价是“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
2.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4.韩当(?? - 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6.吕范
(二)五大丞相
1.孙邵(163年 - 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孙邵为宰相。
2.顾雍
3.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来,曾是多次率领吴国军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后任吴国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 ”(222年)。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机以火攻大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
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4.步骘
5.濮阳兴
(三)超级大将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三国时代人物。孙权手下一谋士,为人宽厚,甚得孙权重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3.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四)十二名士
1.张纮
2.诸葛谨(174年 - 241年),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的父亲。
3.虞翻
4.严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中所载“严畯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5.阚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6.程秉
7.薛综
8.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为《二十四孝》中怀桔遗亲的主角。
三国志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张温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焉。吾粲、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9.骆统
10.张温
11.陆瑁
12.吾粲
(五)十二战将
1.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
三国志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义封,本名施然,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3.蒋钦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武将。
5.陈武(?? - 215年),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6.董袭(?? - 215年),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后汉书对于董袭的评价:“慷慨志节、武毅英烈”
7.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通晓诸子,少有气力,好游侠。少年时是混帮派的不良少年。后来成为黄祖部下将领。经周瑜、吕蒙推荐后,在孙权帐下为将,立下数功。
据《三国志》记载,“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8.凌统(189年 - 237年,一说为21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2.朱恒
(六)中期四大要臣
贺齐、吕岱、潘浚、陆凯
(七)孙权的两个女婿
全琮、朱据
(八)名门之后
张休(张昭子)
顾谭(顾雍孙)
韩综(韩当子)
陈表(陈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陆抗(陆逊子)
诸葛恪(诸葛谨子)
吕据(吕范子)
薛莹(薛综子)
朱异(朱恒子)
********************
东吴主要人物列表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曦,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址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2 东吴人物资料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3 东吴人物资料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址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展开全部
客观的三国武将排名一切以事实说话,本人在研究了三国演义中全部357场单挑后,特排出三国演义武将武
力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一、评定武力的几条公理:(我想大家对于这几条公理应该没什么意见)
1. 若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单挑,一方失败,可认为其武力不如对方
2. 两人单挑达2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双方武力相等
3. 在“突袭”情况下杀败或杀死对方,都不能作为武力高于对方的依据(如魏延杀王
双、姜维杀徐质),尤其在对方不把己方当敌人时(如关羽杀颜良、田续杀邓艾),下
面讨论单挑,均指在较为正常情况下的单挑,排除突袭。
4. 用箭射中对方,只能作为武力的参考依据
二、评定武力的几条定理:(可能有的大家不赞同)
1.场合与情境会影响武将武力的发挥(如关兴战谢旌,第一场是平手,第二场一刀就
剁了)
2.赤兔马在单挑中明显发挥了优势作用(演义中多次提到由于马快胜敌)
3.年龄对武将的武力有影响,一般到了50岁后武力开始衰退(很多武将都是50多岁时
中箭而死,如甘宁、张辽、徐晃)
4.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1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属于同一档次
5. 在较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超过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将在
这30回合以内打败了乙武将,可认为丙武将武力至少不低于甲武将。
6. 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7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也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7. 若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若干回合,属于诱敌,那么,在这若干回合之内,甲武将与
乙武将至少是平手(因为在这若干回合之内,乙未能把甲战败,而甲还保存了实力)
8. 双方战50合平手,不能说明双方的武力在一个档次,但相差不会超过一个档次
四、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来的结论:
1. 公理1的结论:
关羽〉华雄, 颜良〉徐晃, 文丑〉徐晃, 吕布〉夏侯?, 马超〉张合,
赵云〉张合, 张飞〉夏侯渊, 庞德〉魏延
2. 公理2的结论:典韦=许褚=马超=张飞
3. 定理4的结论:吕布与张飞同一档次, 黄忠、关羽、庞德同一档次,孙策、太史慈
同一档次
4. 定理5的结论:赵云、马超不低于张飞、张辽(以张合为参照),张飞不低于关羽
(以纪灵为参照),颜良、文丑不低于许褚(以徐晃为参照),吕布不低于关羽(以夏
侯?为参照)
5. 定理6的结论:太史慈与张辽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五、根据以上结论以及武将的表现,特排出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如下:
(一)超一流武将的定义:
1.武力在95以上,单挑从未失败过;
2.曾击败过一流武将(一流武将的定义见下一篇),或与其他曾击败过一流武将的人单
挑达200回合以上;
3.往往有超人的表现,其勇猛明显异于一流武将
(二)入选名单(11人):
吕布、赵云、颜良、文丑、张飞、典韦、许储、马超、庞德、关羽、黄忠
(三)超一流武将的英勇事迹(入选超一流的依据):
1.吕布打败过夏侯敦,张飞打败过夏侯渊,马超、赵云打败过张合,颜良、文丑打败过
徐晃,庞德打败过魏延
2.典韦、许储、马超、赵云都曾同时力战过四将以上,且都取胜
3.吕布曾经与关张战30合平手,与曹操6将战,全身而退
4.典韦曾把人当武器扔
5.许储曾“立杀十余将”
6.赵云曾匹马冲阵,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后曾使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7.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曾于千军之中,取颜良首级(虽颜良是因不作准备
被杀,但也可见关羽胆气之壮),曾斩掉了华雄
8.庞德曾与曹操手下大将车轮战,并受到各将夸奖
9.黄忠曾冲阵斩掉了夏侯渊(虽然夏侯渊不作准备,但黄忠出手之准之狠,可见一斑)
10.赵云曾冲阵枪挑与张合齐名的高览(高览曾与许储战,不分胜负)
11.典韦与许储战数百合,马超与许储战230合,马超与张飞战220合,都不分胜负
(四)一些比较或缺点(决定超一流武将武力的具体数值):
1.关羽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被庞德用箭射正面射中
2.黄忠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与李严战四五十合,胜负不分
3.马超与曹洪战四五十合,虽战上风,但不能取胜,算是平手,有人认为曹洪拼命救曹
操,超常发挥,而且马超已经血战三场。别忘了赵云在长半破杀了一天的。
4.吕布、关羽好多次与一流武将单挑时,都占了赤兔马的好处
5.文丑与关羽仅战三合就心怯,缺乏勇气
6.关羽虽有放松戒备的因素,但差点就被黄忠射死
7.关羽曾与纪灵战30合不分胜负,而纪灵10合就被张飞刺死
8.张合曾视张飞如小儿,与其大战30~50合不分胜负,但在有徐晃壮胆的情况下,不敢
与赵云接战,且曾被赵云30合、马超20合内击败(被马超击败时,马超身负血仇、所以
武力倍增,而且于禁接战8~9合就败了,对张合都有一些不利的心理影响,所以马超比赵
云差一点)
9.徐晃被颜良20合击败、与文丑战数合即料敌不过,但与许储从容战50合、与关羽战80
合占上风(其时关羽右臂少力)
10.夏侯渊曾被张飞奋力杀退,但与黄忠战20合不分胜负
11.吕布与夏侯敦战不久夏侯敦就败走(不超过10合),关羽与夏侯敦战10余合不能取
胜
虽然11人都属于同一档次,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一流武将间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
,下面,就请看:
(五)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
排名第一:吕布100 注1
排名第二:赵云99 注2
排名第三:颜良98 文丑98 注3
排名第四:马超97 张飞97 典韦97 许储97 注4
排名第五:庞德96 注5
排名第六:黄忠95 关羽95 注6
注1. (轻松击败夏侯敦,与关羽张飞在30合内战成平手,诸多表现,吕布天下第一当之无
愧)
注2. (独战张合,30合将其杀败,后同时面对张合徐晃,令其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注3. (都曾轻松击败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
注4.(互相大战200合以上,武力相等,许储与徐晃战50合不分胜负, 不能轻松击败徐晃,
武力比颜良文丑差了一点;张飞50合都不能击败张合,比赵云差点;马超败张合虽也属较
为正常情境,但张合明显处于较不利状况)
注5.(奋力杀退魏延,一箭射中关羽,比关羽强一点点)
注6.(张飞能杀退夏侯渊,黄忠战夏侯渊20合不下,战张合20合也不下,战李严50合不下;
关羽战纪灵30合不下,战夏侯敦10合不下,而吕布轻松击败夏侯敦)
庞德不应该排那么高,关羽和他战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要说黄忠才是最牛逼的,老成那样了还有超一流的武力,年轻时不定多猛呢.
力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一、评定武力的几条公理:(我想大家对于这几条公理应该没什么意见)
1. 若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单挑,一方失败,可认为其武力不如对方
2. 两人单挑达2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双方武力相等
3. 在“突袭”情况下杀败或杀死对方,都不能作为武力高于对方的依据(如魏延杀王
双、姜维杀徐质),尤其在对方不把己方当敌人时(如关羽杀颜良、田续杀邓艾),下
面讨论单挑,均指在较为正常情况下的单挑,排除突袭。
4. 用箭射中对方,只能作为武力的参考依据
二、评定武力的几条定理:(可能有的大家不赞同)
1.场合与情境会影响武将武力的发挥(如关兴战谢旌,第一场是平手,第二场一刀就
剁了)
2.赤兔马在单挑中明显发挥了优势作用(演义中多次提到由于马快胜敌)
3.年龄对武将的武力有影响,一般到了50岁后武力开始衰退(很多武将都是50多岁时
中箭而死,如甘宁、张辽、徐晃)
4.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1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属于同一档次
5. 在较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超过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将在
这30回合以内打败了乙武将,可认为丙武将武力至少不低于甲武将。
6. 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7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也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7. 若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若干回合,属于诱敌,那么,在这若干回合之内,甲武将与
乙武将至少是平手(因为在这若干回合之内,乙未能把甲战败,而甲还保存了实力)
8. 双方战50合平手,不能说明双方的武力在一个档次,但相差不会超过一个档次
四、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来的结论:
1. 公理1的结论:
关羽〉华雄, 颜良〉徐晃, 文丑〉徐晃, 吕布〉夏侯?, 马超〉张合,
赵云〉张合, 张飞〉夏侯渊, 庞德〉魏延
2. 公理2的结论:典韦=许褚=马超=张飞
3. 定理4的结论:吕布与张飞同一档次, 黄忠、关羽、庞德同一档次,孙策、太史慈
同一档次
4. 定理5的结论:赵云、马超不低于张飞、张辽(以张合为参照),张飞不低于关羽
(以纪灵为参照),颜良、文丑不低于许褚(以徐晃为参照),吕布不低于关羽(以夏
侯?为参照)
5. 定理6的结论:太史慈与张辽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五、根据以上结论以及武将的表现,特排出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如下:
(一)超一流武将的定义:
1.武力在95以上,单挑从未失败过;
2.曾击败过一流武将(一流武将的定义见下一篇),或与其他曾击败过一流武将的人单
挑达200回合以上;
3.往往有超人的表现,其勇猛明显异于一流武将
(二)入选名单(11人):
吕布、赵云、颜良、文丑、张飞、典韦、许储、马超、庞德、关羽、黄忠
(三)超一流武将的英勇事迹(入选超一流的依据):
1.吕布打败过夏侯敦,张飞打败过夏侯渊,马超、赵云打败过张合,颜良、文丑打败过
徐晃,庞德打败过魏延
2.典韦、许储、马超、赵云都曾同时力战过四将以上,且都取胜
3.吕布曾经与关张战30合平手,与曹操6将战,全身而退
4.典韦曾把人当武器扔
5.许储曾“立杀十余将”
6.赵云曾匹马冲阵,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后曾使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7.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曾于千军之中,取颜良首级(虽颜良是因不作准备
被杀,但也可见关羽胆气之壮),曾斩掉了华雄
8.庞德曾与曹操手下大将车轮战,并受到各将夸奖
9.黄忠曾冲阵斩掉了夏侯渊(虽然夏侯渊不作准备,但黄忠出手之准之狠,可见一斑)
10.赵云曾冲阵枪挑与张合齐名的高览(高览曾与许储战,不分胜负)
11.典韦与许储战数百合,马超与许储战230合,马超与张飞战220合,都不分胜负
(四)一些比较或缺点(决定超一流武将武力的具体数值):
1.关羽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被庞德用箭射正面射中
2.黄忠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与李严战四五十合,胜负不分
3.马超与曹洪战四五十合,虽战上风,但不能取胜,算是平手,有人认为曹洪拼命救曹
操,超常发挥,而且马超已经血战三场。别忘了赵云在长半破杀了一天的。
4.吕布、关羽好多次与一流武将单挑时,都占了赤兔马的好处
5.文丑与关羽仅战三合就心怯,缺乏勇气
6.关羽虽有放松戒备的因素,但差点就被黄忠射死
7.关羽曾与纪灵战30合不分胜负,而纪灵10合就被张飞刺死
8.张合曾视张飞如小儿,与其大战30~50合不分胜负,但在有徐晃壮胆的情况下,不敢
与赵云接战,且曾被赵云30合、马超20合内击败(被马超击败时,马超身负血仇、所以
武力倍增,而且于禁接战8~9合就败了,对张合都有一些不利的心理影响,所以马超比赵
云差一点)
9.徐晃被颜良20合击败、与文丑战数合即料敌不过,但与许储从容战50合、与关羽战80
合占上风(其时关羽右臂少力)
10.夏侯渊曾被张飞奋力杀退,但与黄忠战20合不分胜负
11.吕布与夏侯敦战不久夏侯敦就败走(不超过10合),关羽与夏侯敦战10余合不能取
胜
虽然11人都属于同一档次,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一流武将间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
,下面,就请看:
(五)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
排名第一:吕布100 注1
排名第二:赵云99 注2
排名第三:颜良98 文丑98 注3
排名第四:马超97 张飞97 典韦97 许储97 注4
排名第五:庞德96 注5
排名第六:黄忠95 关羽95 注6
注1. (轻松击败夏侯敦,与关羽张飞在30合内战成平手,诸多表现,吕布天下第一当之无
愧)
注2. (独战张合,30合将其杀败,后同时面对张合徐晃,令其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注3. (都曾轻松击败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
注4.(互相大战200合以上,武力相等,许储与徐晃战50合不分胜负, 不能轻松击败徐晃,
武力比颜良文丑差了一点;张飞50合都不能击败张合,比赵云差点;马超败张合虽也属较
为正常情境,但张合明显处于较不利状况)
注5.(奋力杀退魏延,一箭射中关羽,比关羽强一点点)
注6.(张飞能杀退夏侯渊,黄忠战夏侯渊20合不下,战张合20合也不下,战李严50合不下;
关羽战纪灵30合不下,战夏侯敦10合不下,而吕布轻松击败夏侯敦)
庞德不应该排那么高,关羽和他战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要说黄忠才是最牛逼的,老成那样了还有超一流的武力,年轻时不定多猛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哎呦!!!这可多啦
蜀国有:主公有:刘备,刘禅,诸葛亮(也当过蜀国老大)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猛将:马岱,魏延,张苞,关兴,关平,周仓,雷铜,廖化,王平,严颜,姜维,糜方,傅士仁。
谋士:诸葛亮,马良,徐遮,马谡,
吴国有:主公: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权的儿子)
猛将:孙策(孙坚活着的时候打过仗),黄盖,程普,陆逊,吕蒙,韩当,凌统,凌操(凌统的爹),周泰,甘宁,孙尚香(应该不属于猛将),太史慈
谋士:周瑜,张昭,鲁肃,诸葛瑾,诸葛格
魏国有:主公:曹操,曹丕,
五良将:张颌,张辽,徐晃,乐进,于禁。
猛将: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庞德,曹仁,牛金,甄宓(不是猛将,是曹丕的老婆,原是袁煕的老婆)
谋士:司马懿,荀彧,
东汉末年:马腾,袁绍,董卓,张角,何进,孟获。
主公:马腾,马超
西凉五马:马超,马岱,马腾,马休,马铁,
猛将:马超,马岱,马休,马铁,庞德,韩遂
主公:袁绍,
猛将:颜良,文丑,袁谭,袁煕,袁尚,
主公:董卓
猛将:吕布,华雄,李郭二人(是两个人)
主公:张角
猛将:张宝,张梁,张曼成,波才,严正,高义,邓茂,管核,黄昭,何毅。
主公:何进
猛将:陶谦,皇蒲嵩,朱毅。
蜀国有:主公有:刘备,刘禅,诸葛亮(也当过蜀国老大)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猛将:马岱,魏延,张苞,关兴,关平,周仓,雷铜,廖化,王平,严颜,姜维,糜方,傅士仁。
谋士:诸葛亮,马良,徐遮,马谡,
吴国有:主公: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权的儿子)
猛将:孙策(孙坚活着的时候打过仗),黄盖,程普,陆逊,吕蒙,韩当,凌统,凌操(凌统的爹),周泰,甘宁,孙尚香(应该不属于猛将),太史慈
谋士:周瑜,张昭,鲁肃,诸葛瑾,诸葛格
魏国有:主公:曹操,曹丕,
五良将:张颌,张辽,徐晃,乐进,于禁。
猛将: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庞德,曹仁,牛金,甄宓(不是猛将,是曹丕的老婆,原是袁煕的老婆)
谋士:司马懿,荀彧,
东汉末年:马腾,袁绍,董卓,张角,何进,孟获。
主公:马腾,马超
西凉五马:马超,马岱,马腾,马休,马铁,
猛将:马超,马岱,马休,马铁,庞德,韩遂
主公:袁绍,
猛将:颜良,文丑,袁谭,袁煕,袁尚,
主公:董卓
猛将:吕布,华雄,李郭二人(是两个人)
主公:张角
猛将:张宝,张梁,张曼成,波才,严正,高义,邓茂,管核,黄昭,何毅。
主公:何进
猛将:陶谦,皇蒲嵩,朱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主要是刘备,袁绍,曹操,吕布,孙权以及他们手下的一批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