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东北地区主要存在那些抗日力量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队伍联合在一起,形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之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不同方式,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先后建立起来的11个抗日武装部队的总称。它是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成立的。
1936年3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有关指示,将部队改称东北抗联第二军,兵力二千,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同年6月,魏拯民到达南满金川县河里地区(今柳河县境)与杨靖宇会见。时值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宣布南满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为东北抗联第一军。尔后,由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南满、东满特委及第一、二军主要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
1936年1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四、六各军和谢文东、李华堂部队举行联席会议,合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之后,第三军正式改称东北抗联第三军,部队扩大成十个师,兵力六千。东北抗联第六军于同年6月改编,军长夏云杰。同年11月,抗联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后长时期与我党领导的部队联合抗日的谢文东部民众军、李华堂支队相继于1936年9月和翌年1月分别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八军与第九军。
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于1936年冬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至1937年上半年,东北抗日联军已经由小到大号称“十大联军”,兵力达2万余众,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本帝国主义称东北抗日联军是伪满洲国的“治安之癌”。
1936年3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有关指示,将部队改称东北抗联第二军,兵力二千,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同年6月,魏拯民到达南满金川县河里地区(今柳河县境)与杨靖宇会见。时值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宣布南满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为东北抗联第一军。尔后,由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南满、东满特委及第一、二军主要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
1936年1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四、六各军和谢文东、李华堂部队举行联席会议,合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之后,第三军正式改称东北抗联第三军,部队扩大成十个师,兵力六千。东北抗联第六军于同年6月改编,军长夏云杰。同年11月,抗联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后长时期与我党领导的部队联合抗日的谢文东部民众军、李华堂支队相继于1936年9月和翌年1月分别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八军与第九军。
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于1936年冬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至1937年上半年,东北抗日联军已经由小到大号称“十大联军”,兵力达2万余众,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本帝国主义称东北抗日联军是伪满洲国的“治安之癌”。
展开全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