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模式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确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首先研究和确立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我们深切地感悟和领会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材组织、师生角色、学习方式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教材来源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材的来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现出多样性、非线性和综合性。
(1)教材来源的多样性。网络教学的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后下载的学习资料,学校课件制作室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学生之间通过调查、考察、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等。
(2)教材呈现的非线性。网络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图片、方法等电子教材,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3)教材组合的综合性。从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试验课分析,其中语文、社会学科是以主题形式的综合形式设计的,而数学、自然、美术等学科是以单元形式加以综合组织的。教学的周期打破了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安排,演变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学期为单位的灵活样式。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们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从网络环境课上,我们看不到教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演讲或对学生指名提问,教师大量的工作在于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理。学生在课上可以自选练习,自行检测,检测或考试不再是学生惧怕的学习形式。数学课“赛一赛谁最强”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相互出题,相互批改,相互竞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不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要求。如语文课“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由他们自行选择;在“展示成果”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和形式,自找资料,自我研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
3、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研究设计、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中让儿童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网上浏览、网下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究;设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后的成果设计。儿童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网页、作文、写信、发邮件、画图、提倡仪书等多种形式展示,这都是儿童全新学习方式的体现。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要求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作。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量的计量》教学中,通过设计“比一比谁最好”、“赛一赛谁最强”教学环节,采用组织竞赛,相互考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方式。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研究是教师通过网络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重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根据网络教学交往的公平性、隐形性、交互性、主体性等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以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结构。
1、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实现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依据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内容入手,创设或再现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关人、事、物、景,进行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强烈愿望。
(2)指导观察,以说促写。优美的景物、生动的场面的依次出现,首先为学生解决了“言之有序”的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安排段落,确定详略。接着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怎样写”,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在学生定向观察多媒体画面时,教师根据写作要求、写作重点、难点,不断采取重放、关键处定格、放大或缩小等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对写作重点处教师还可作一些注释说明,设计问题,将画面情境与感知吸收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学生把各种信息进行加式编码,变成指令性信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3)交互学习,自主习作。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自主习作。自主习作由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语言文字,从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习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学生自主习作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语音系统向老师提问或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同学的习作:二是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以解决习作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则通过网络,浏览学生的习作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可作为评改的作文,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4)评改例文,强化重点。教师把要评改的例文或片断,通过网络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评改。先让同学读一读例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评改例文:好,好在哪里,为什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样改?习作的重点部分可再次出现画面,让学生进行文字与画面的对照,看重点写得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联想是否合理。
这一环节要点是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是符合写作要求的,指导学生怎样去评改作文,培养他们的修改能力,养成边思考、边修改的习惯,为自评自改打下基础。
(5)修改习作,存盘打印。学生根据上面的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如有部分学生修改还有困难的话,这一步中可继续采用第三步中网上请求、获取帮助等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定稿后进行重新排版,预览没有问题后,就可以打印成文,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形成自己的“习作集锦”。
2、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融“自主”与“创新”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定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达到语言知识及技能、习惯态度与价值感的同步增长。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1)网页导入,激发兴趣。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展示“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等上节课学生的主题研究网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打开网络,自学课文。学生打开自学库自选要求进行自学、自练、自评、自行校正,在自主学习中还可以运用交互系统向教师、同学求助达到自学要求。
(3)自主选题,创新学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主题,自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库、方法库、展示库、交互库,为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4)自制成果,努力创新。学生根据展示库的要求和自己的特点爱好选择展示方式:网页制作、想象作文、发邮件、提倡议、写感受、画漫画等。进行创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进。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同学的作品进行浏览,并作出评价;教师在学生作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评议,再请学生交流自评情况,达到相互促进。
(6)延伸课外,探索深化。课外要求学生到英特网上去学习,去实践,进一步探索,当个环保小卫士。
3、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差异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而构建的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协作中整体推进,在探索中提示思维、发展思维,最终形成能力,学会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打破逻辑演绎推理的做法,增强学生归纳和直觉估算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内容编排上,构建了以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为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来;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分层教学目标,采用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结合,使全班人人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达到人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本课教学以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过自学操作为基础,围绕“问题一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展开教学。教师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网上设置查看答案及帮助信息等,及时矫正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系统地牢固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按四步实施:情景导入一基础训练一自主探究一自我总结。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兔妈妈的五个孩子为谁制作的图形大而争论不休的情景,增强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依据儿童思维特点,利用教学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动态过程,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填写实验报告,揭示规律,从而获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探究、自我选择性的学习、自我总结性评价等形式,努力体现教学的一体化。
三、开发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与学的时间、地域和环境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补充和加入,必须全面开发网络的课程资源,使教与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开发网络信息为教师构建宽广的教学设计平台。2000年下半年开始,通过Intemet网上的搜集下载教学资源、购置部分教学素材课件和教师群体自我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我校启动了校园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加入地区局域教育网,并成为北京景山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而全国教育资源的链接,更是为师生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信息源。
(2)网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2000年1月我们在Internet上建立学校的青苑网站,同年9月我们又初步建起了校内的网上学校,设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网上教程、电子阅览、在线试题、即时辅导和百科知识等栏目。开放的网上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
(3)校园热线支撑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学校于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内热线,主要包括BBS、部门(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教研组等)主页、班纽(四至六年级各班)主页、个人(教师、学生)主页。少先队大队部的“蓓蕾网苑”有“校园热点新闻”和“碰碰车”等栏目,及时报道传播了校内外学生关心的新闻。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苏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作会代表来校视察的过程中,少先队大队部“蓓蕾网苑”的几十位少先队员,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对来校视察的代表们的活动进行采访拍摄、新闻编辑和网页制作,即时向代表们汇报了他们在校活动的情景、及时、正确的网上报道中并插入了多幅代表们视察学校和听课的照片,赢得了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和代表们的热情赞赏。
随着我校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推进了课程的再设计、再创造,师生角色的转换,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团体2000年荣获无锡市多媒体软件现场制作一等奖;荣获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全国二等奖;2001年又荣获无锡市第三届校园电视专题片一等奖、片头制作二等奖、校园新闻二等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在各种比赛中屡屡得奖。
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新”探索。我们坚信: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教育形态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首先研究和确立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我们深切地感悟和领会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材组织、师生角色、学习方式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教材来源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材的来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现出多样性、非线性和综合性。
(1)教材来源的多样性。网络教学的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后下载的学习资料,学校课件制作室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学生之间通过调查、考察、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等。
(2)教材呈现的非线性。网络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图片、方法等电子教材,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3)教材组合的综合性。从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试验课分析,其中语文、社会学科是以主题形式的综合形式设计的,而数学、自然、美术等学科是以单元形式加以综合组织的。教学的周期打破了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安排,演变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学期为单位的灵活样式。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们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从网络环境课上,我们看不到教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演讲或对学生指名提问,教师大量的工作在于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理。学生在课上可以自选练习,自行检测,检测或考试不再是学生惧怕的学习形式。数学课“赛一赛谁最强”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相互出题,相互批改,相互竞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不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要求。如语文课“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由他们自行选择;在“展示成果”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和形式,自找资料,自我研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
3、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研究设计、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中让儿童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网上浏览、网下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究;设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后的成果设计。儿童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网页、作文、写信、发邮件、画图、提倡仪书等多种形式展示,这都是儿童全新学习方式的体现。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要求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作。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量的计量》教学中,通过设计“比一比谁最好”、“赛一赛谁最强”教学环节,采用组织竞赛,相互考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方式。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研究是教师通过网络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重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根据网络教学交往的公平性、隐形性、交互性、主体性等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以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结构。
1、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实现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依据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内容入手,创设或再现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关人、事、物、景,进行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强烈愿望。
(2)指导观察,以说促写。优美的景物、生动的场面的依次出现,首先为学生解决了“言之有序”的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安排段落,确定详略。接着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怎样写”,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在学生定向观察多媒体画面时,教师根据写作要求、写作重点、难点,不断采取重放、关键处定格、放大或缩小等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对写作重点处教师还可作一些注释说明,设计问题,将画面情境与感知吸收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学生把各种信息进行加式编码,变成指令性信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3)交互学习,自主习作。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自主习作。自主习作由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语言文字,从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习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学生自主习作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语音系统向老师提问或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同学的习作:二是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以解决习作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则通过网络,浏览学生的习作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可作为评改的作文,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4)评改例文,强化重点。教师把要评改的例文或片断,通过网络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评改。先让同学读一读例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评改例文:好,好在哪里,为什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样改?习作的重点部分可再次出现画面,让学生进行文字与画面的对照,看重点写得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联想是否合理。
这一环节要点是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是符合写作要求的,指导学生怎样去评改作文,培养他们的修改能力,养成边思考、边修改的习惯,为自评自改打下基础。
(5)修改习作,存盘打印。学生根据上面的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如有部分学生修改还有困难的话,这一步中可继续采用第三步中网上请求、获取帮助等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定稿后进行重新排版,预览没有问题后,就可以打印成文,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形成自己的“习作集锦”。
2、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融“自主”与“创新”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定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达到语言知识及技能、习惯态度与价值感的同步增长。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1)网页导入,激发兴趣。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展示“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等上节课学生的主题研究网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打开网络,自学课文。学生打开自学库自选要求进行自学、自练、自评、自行校正,在自主学习中还可以运用交互系统向教师、同学求助达到自学要求。
(3)自主选题,创新学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主题,自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库、方法库、展示库、交互库,为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4)自制成果,努力创新。学生根据展示库的要求和自己的特点爱好选择展示方式:网页制作、想象作文、发邮件、提倡议、写感受、画漫画等。进行创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进。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同学的作品进行浏览,并作出评价;教师在学生作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评议,再请学生交流自评情况,达到相互促进。
(6)延伸课外,探索深化。课外要求学生到英特网上去学习,去实践,进一步探索,当个环保小卫士。
3、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差异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而构建的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协作中整体推进,在探索中提示思维、发展思维,最终形成能力,学会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打破逻辑演绎推理的做法,增强学生归纳和直觉估算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内容编排上,构建了以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为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来;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分层教学目标,采用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结合,使全班人人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达到人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本课教学以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过自学操作为基础,围绕“问题一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展开教学。教师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网上设置查看答案及帮助信息等,及时矫正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系统地牢固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按四步实施:情景导入一基础训练一自主探究一自我总结。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兔妈妈的五个孩子为谁制作的图形大而争论不休的情景,增强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依据儿童思维特点,利用教学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动态过程,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填写实验报告,揭示规律,从而获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探究、自我选择性的学习、自我总结性评价等形式,努力体现教学的一体化。
三、开发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与学的时间、地域和环境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补充和加入,必须全面开发网络的课程资源,使教与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开发网络信息为教师构建宽广的教学设计平台。2000年下半年开始,通过Intemet网上的搜集下载教学资源、购置部分教学素材课件和教师群体自我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我校启动了校园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加入地区局域教育网,并成为北京景山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而全国教育资源的链接,更是为师生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信息源。
(2)网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2000年1月我们在Internet上建立学校的青苑网站,同年9月我们又初步建起了校内的网上学校,设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网上教程、电子阅览、在线试题、即时辅导和百科知识等栏目。开放的网上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
(3)校园热线支撑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学校于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内热线,主要包括BBS、部门(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教研组等)主页、班纽(四至六年级各班)主页、个人(教师、学生)主页。少先队大队部的“蓓蕾网苑”有“校园热点新闻”和“碰碰车”等栏目,及时报道传播了校内外学生关心的新闻。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苏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作会代表来校视察的过程中,少先队大队部“蓓蕾网苑”的几十位少先队员,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对来校视察的代表们的活动进行采访拍摄、新闻编辑和网页制作,即时向代表们汇报了他们在校活动的情景、及时、正确的网上报道中并插入了多幅代表们视察学校和听课的照片,赢得了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和代表们的热情赞赏。
随着我校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推进了课程的再设计、再创造,师生角色的转换,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团体2000年荣获无锡市多媒体软件现场制作一等奖;荣获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全国二等奖;2001年又荣获无锡市第三届校园电视专题片一等奖、片头制作二等奖、校园新闻二等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在各种比赛中屡屡得奖。
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新”探索。我们坚信: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教育形态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