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二中赋
马鞍山二中赋(并序)
任尔仲
公元二0一0年十月,岁在金秋。马鞍山二中正值新跨跃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安徽教育网暨《教育文汇》发起《吾皖名校赋》征文启事,诚所谓盛世赋文。汪正贵校长意有所瞩,念马鞍山二中五十年风雨历程,方成此名校。故当述往事,思来者,铭记前辈创业之艰辛,立业之劳苦;昭示后学教育之神圣,教学之崇高。汪校长始命许会国老师草拟赋文,由郭惠宇副校长,李代贵副校长,王玉平副校长、语文教研组长潘文杰,语文老师昌献杰,高一理科实验班同学徐鹏霄组成修改班子,数易其稿,遂有《马鞍山二中赋》出炉。《马鞍山二中赋》与合肥南门小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所撰赋文,荣获《吾皖名校赋》专家委员会评审特等奖,幸甚至哉。是以为序。
江东名郡,千年浩气;皖江门户,万古流风。接楚连吴,群山九鼎环一湖;怀古抱今,风雅千载孕诗城。牛渚临江,望翠螺之斜矗;天门中断,如双阙之峭立。山川灵秀,盛唐诗风,与太白共守;江水浩荡,大宋词韵,和之仪同饮[1]。
河山竞秀,校城同辉。丁酉[2]建校,红霞满天。墩子山上,荜路蓝缕启山林;花山北麓,栉风沐雨开新篇。群星苑里,曲池潋滟;后乐亭边,牡丹争妍。雏鹰展翅傲长空,七星闪耀[3]引航程。江南独秀一枝花[4],杏坛遍溢万里芳。及夫甲申[5]之夏,吾校东迁,重修楼宇,再起廊檐。二水相映,四虹卧波。碧潭烟雨,荷沼清涟。香樟笼翠,松柏凌空。春晖夏幽,惟闻书声琅琅;秋逸冬韵[6],但见英姿翩翩。崇阍岳峙,喻飞腾之奇景;暮蔼欹沉,闻响动乎疏钟。
若夫诗城胜状,赋吾二中。历任校首,重道兴学,心系教育,殚精竭虑,代代相传,景行行止。二三一一,凸显艺体特长;一体两翼,构建素质模式[7]。创安徽首家示范,立全国文明标杆[8]。身体力行,弦歌不辍,二中人砥砺廉隅;披肝沥胆,矢志勿渝,五十载风雨兼程。崇尚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求新;追求体育风范,更高更快更强;濡染人文思想,厚德励学敦行[9]。兴基固业,开理念而先河;树蕙滋兰,举创新之大纛。
至若名园流韵,鸿儒云至。诲人不倦,薪火相传。黑发染白霜,耕耘三尺讲坛;呕心育英才,呵护万千桃李。感动校园常在,爱心助学相闻[10]。模范先进明心守道,专家学者枉驾相存。魅力新二中,翘楚缘师德。
二中学子,风神激荡。龙吟鹤舞,凤翥鸾翔。明德显才,奉为圭臬; 科技之星,文体之星,希望之星,星光灿烂;奥赛之喜,折桂之喜,建功之喜,喜报频传[11]。六艺兼修,据江东而独秀;英才辈出,成奇伟以谁先?
泱泱二中,意气昂扬。硎发新刃,风行水上。心惟一念,志在四方;经天纬地,济世安邦。云河出涧,其势汪洋。驰怀五岳,游目八荒。试看清笛箫鼓,明暮云之晻霭;秋月庭闱,晓晨光之熹微。风清乐雅,御飘风之婉婉;师善生贤,乘玉轪之恢恢。仰望星空,琼宇浩渺情正浓;脚踏实地,如沐春风花更红!胸怀爱国热忱,兼具国际视野;秉承传统美德,更显现代文明;弘扬科学理念,深蕴人文素养。江东俊才,文脉绵长。振长翅以翱翔,搏大江而扬帆!
雄哉!我二中之人,凌碧空之杳缈,挽长缨之奋飞!
壮哉!我诗城二中,立百年之伟业,泽万里之春晖!
[1] 唐人李白与宋人李之仪皆终老于马鞍山。
[2] 马鞍山二中于1957年(丁酉年)建校。
[3]二中原校址门前七位中外历史名人浮雕。
[4] 上世纪80年代末马鞍山二中被省教育厅誉为“江南教育一枝花”。
[5] 马鞍山二中于2004年(甲申年)迁入新址。
[6] 春晖、夏幽、秋逸、冬韵,系校园中四个花苑。
[7]马鞍山二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走“以德育为核心、一体两翼五基地”的办学路子,构建了“2311”素质教育模式。
[8]1998年安徽省第一所省示范高中在马鞍山二中挂牌;马鞍山二中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9] 厚德、励学、敦行,系马鞍山二中校训。
[10] 学校每年评选“年度感动校园人物(集体)”;由师生参与的“爱心社”捐资已逾百万。
[11] 学校每年设有“校园之星”评比;学生中有获奥赛国际金牌、高考文理科状元等出类拔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