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的简介
李善(630—689),唐代知名学者,江都(今扬州)人(一说为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史书上称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的风范和韵致。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李善先后任录事参军、秘书郎、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泾城(今安徽泾县)县令。曾因事被流放姚州,但遇赦还,寓居在今河南开封、郑州一带,以讲授《文选》为业,号“文选学”,“诸生多自远方而至”。
《文选》,是由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汇集前代优秀文章的一部经典著作,曾经在历代文人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前有研究《诗经》的“诗学”,后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在唐代,则有研究《文选》的“文选学”。而使“文选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作用最大的就是李善。
当时,李善曾在“文选学”的开山祖师、扬州人曹宪的指导下,为《文选》作了详细的注解。在作注过程中,李善博采众家之长,包括自己年少儿子在内的意见,他都予以采纳吸收。《新唐书 · 李邕传》中记载了当时李善《文选注》初稿完成后,李善让其子李邕提出批评意见,“汝试为我补益之”。李邕读后,真的提出了一些变更、增删的建议,而李善见李邕提出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将相应的内容写在原稿的旁边,出现了“两书并行”的情况。
显庆三年( 658年) 累擢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本年前后,李善将修改完善后的六十卷《文选注》上呈给唐高宗李治。高宗皇帝读后,大加赞赏,赐给李善绢绸一百二十匹,并下诏将李善的六十卷《文选注》藏于秘阁。《文选注》也因此大行于当时,而且历代流传,至今仍有极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李善又撰汉书辩惑三十卷。
《新唐书李邕传》并行于世。
扬州旧城旌忠寺南至今尚有一条名为糙米巷的小巷,其实,它是由“曹李巷”之名讹传而来,而“曹李”两字就是纪念曹宪和李善二人的——千百年来,扬州人民一直怀念着曾经给这座城市带来光荣和自豪的历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