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的原因是什么
6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因化脓性炎症形成局限性脓汁积聚,并被脓包膜包裹称为脓肿。
多数脓疱是经小伤口感染病菌引起,注射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脓肿,也有经血液和淋巴转移而形成脓肿。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各种强刺激剂时,可发生非生物脓肿。另外,当机体缺乏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时,机体对化脓菌的抵抗力下降,是本病的诱因。
多数脓疱是经小伤口感染病菌引起,注射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脓肿,也有经血液和淋巴转移而形成脓肿。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各种强刺激剂时,可发生非生物脓肿。另外,当机体缺乏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时,机体对化脓菌的抵抗力下降,是本病的诱因。
展开全部
何谓脓肿
病理解释1
概述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常见的致病菌为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往往是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等共同组成脓液。由于脓液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网状支架才使得病变限制于局部,另脓腔周围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的脓腔壁。脓肿由于其位置不同
,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往往可以通过对病史的了解,临床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得到确诊。治疗以引流为主。
临床表现
1.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位置深,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 2.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依据
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 2.深部:脓肿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试验穿刺可抽出脓液,也可作超声波协诊。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1.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选在波动明显处并与皮纹平行,切口应够长,并选择低位,以利引流。深部脓肿,应先行穿刺定位,然后逐层切开。 2.术后及时更换数料。 3.全身应选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查明原因。
用药原则
1.浅表,经切开引流后可选用肌注或静滴应用抗生素青霉素G ,甲硝唑 ,硫酸庆大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
2.深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钠,人血白蛋白
类广谱高效抗生素和支援疗法。
疗效评价
1.治愈:切开引流后,脓肿消失,切口基本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脓肿切开引流后,引流通畅,伤口肉芽健康,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专家提示
该病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致使炎症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腔。本病关键:一是预防,二是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这样往往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否则可能导致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2
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之后,在组织、器官成体腔内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形成一腔,周围有完整的腔壁。根据本病发无定处,井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属中医“流注”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因疗,疖、痈等热毒流窜,或跌打损伤,血溢络阻,杂毒燃发,或皮肤破伤,湿热毒邪人于筋脉,窜流阻滞,结而为肿:或于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又因寒邪外来,使暑湿热毒阻于营卫肌肉之间。以上诸因素均可致使气血阻隔,邪毒内窜,热毒壅滞,腐肉成脓.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脓肿既可发生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后期,如扭伤后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丹毒、疖等,也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流或淋巴管转移其病理为局部充血肿胀,炎性浸润,最后形成局限性脓肿。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余毒攻窜
发病前有疗疮、痈、疖等病史。伴有壮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苔黄,脉烘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透脓排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金银花12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 12克,忍冬藤35克,赤芍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生甘草7克.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l粒(化服)或紫雪散3克(分2次吞服).
2.暑湿交阻
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周身骨节酸痛,胸部可布白痞,继之(约2周)可出现脓肿。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 清暑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 清暑汤加减:青蒿12克,藿香16克,佩兰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生黄芪12克,六一散16克.
3.瘀血凝滞
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央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
[治法] 和营逐瘀,解毒透脓。
[方药] (1)劳伤筋脉者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金银花16克,丹皮12克,黄柏12克,泽兰12克,萆薢12克,川牛膝12克,生苡仁12克,紫花地丁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2)跌打损伤者以活血散瘀: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苏木12克,酒炒大黄12克,蒲公英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枳壳12克,田七粉o.3克(吞服).
(3)产后瘀阻者以通经导滞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益母草16克,红花12克,川芎12克,制香附12克,枳壳12克,川牛臃12克,丹皮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浅表性脓肿初起时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用药可首选青霉素和链霉素。
(三)外治疗法
(1)初期:肿而无块者,用玉霹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者,用太乙膏贴之。
(2)成脓:宜切开排脓引流.较深部脓肿,可作局部穿刺抽脓,抽脓后用生理盐水灌洗脓腔,或注射抗生素溶液。抽脓后应加压包扎,促使脓缩小以致消失。
(3)溃后:脓尽用生肌散,以红油膏外贴.
预防与护理
(1)原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感染病灶存在者,应认真清洗创面,及时换药,通畅引流。脓肿切开引流后,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应用时更换敷料。
(2)病期应卧床休息至肿块完全消散,以防病情反复。忌食鱼腥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饮开水,或以西瓜汁代茶。
病理解释1
概述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常见的致病菌为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往往是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等共同组成脓液。由于脓液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网状支架才使得病变限制于局部,另脓腔周围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的脓腔壁。脓肿由于其位置不同
,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往往可以通过对病史的了解,临床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得到确诊。治疗以引流为主。
临床表现
1.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位置深,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 2.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依据
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 2.深部:脓肿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试验穿刺可抽出脓液,也可作超声波协诊。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1.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选在波动明显处并与皮纹平行,切口应够长,并选择低位,以利引流。深部脓肿,应先行穿刺定位,然后逐层切开。 2.术后及时更换数料。 3.全身应选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查明原因。
用药原则
1.浅表,经切开引流后可选用肌注或静滴应用抗生素青霉素G ,甲硝唑 ,硫酸庆大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
2.深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钠,人血白蛋白
类广谱高效抗生素和支援疗法。
疗效评价
1.治愈:切开引流后,脓肿消失,切口基本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脓肿切开引流后,引流通畅,伤口肉芽健康,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专家提示
该病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致使炎症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腔。本病关键:一是预防,二是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这样往往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否则可能导致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2
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之后,在组织、器官成体腔内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形成一腔,周围有完整的腔壁。根据本病发无定处,井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属中医“流注”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因疗,疖、痈等热毒流窜,或跌打损伤,血溢络阻,杂毒燃发,或皮肤破伤,湿热毒邪人于筋脉,窜流阻滞,结而为肿:或于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又因寒邪外来,使暑湿热毒阻于营卫肌肉之间。以上诸因素均可致使气血阻隔,邪毒内窜,热毒壅滞,腐肉成脓.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脓肿既可发生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后期,如扭伤后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丹毒、疖等,也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流或淋巴管转移其病理为局部充血肿胀,炎性浸润,最后形成局限性脓肿。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余毒攻窜
发病前有疗疮、痈、疖等病史。伴有壮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苔黄,脉烘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透脓排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金银花12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 12克,忍冬藤35克,赤芍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生甘草7克.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l粒(化服)或紫雪散3克(分2次吞服).
2.暑湿交阻
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周身骨节酸痛,胸部可布白痞,继之(约2周)可出现脓肿。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 清暑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 清暑汤加减:青蒿12克,藿香16克,佩兰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生黄芪12克,六一散16克.
3.瘀血凝滞
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央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
[治法] 和营逐瘀,解毒透脓。
[方药] (1)劳伤筋脉者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金银花16克,丹皮12克,黄柏12克,泽兰12克,萆薢12克,川牛膝12克,生苡仁12克,紫花地丁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2)跌打损伤者以活血散瘀: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苏木12克,酒炒大黄12克,蒲公英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枳壳12克,田七粉o.3克(吞服).
(3)产后瘀阻者以通经导滞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益母草16克,红花12克,川芎12克,制香附12克,枳壳12克,川牛臃12克,丹皮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浅表性脓肿初起时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用药可首选青霉素和链霉素。
(三)外治疗法
(1)初期:肿而无块者,用玉霹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者,用太乙膏贴之。
(2)成脓:宜切开排脓引流.较深部脓肿,可作局部穿刺抽脓,抽脓后用生理盐水灌洗脓腔,或注射抗生素溶液。抽脓后应加压包扎,促使脓缩小以致消失。
(3)溃后:脓尽用生肌散,以红油膏外贴.
预防与护理
(1)原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感染病灶存在者,应认真清洗创面,及时换药,通畅引流。脓肿切开引流后,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应用时更换敷料。
(2)病期应卧床休息至肿块完全消散,以防病情反复。忌食鱼腥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饮开水,或以西瓜汁代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脓肿是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等共同组成脓液。常见的致病菌为黄色葡萄球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10-31 · 服务至上,效率争先。
关注
展开全部
考虑可能是局部有炎症,细菌感染引起的。建议您及时去当地的肛肠科,做下相关检查和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先停用所有的护肤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接触辛辣口味刺激性的食物,水分要补充充足,注意多休息,避免太过劳疲倦疲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得看脓肿的地方在什么部位,
应该去医院的大夫看一下,如果按压有波动,表示里面有脓液时要切开引流,防止脓液扩散。
应该去医院的大夫看一下,如果按压有波动,表示里面有脓液时要切开引流,防止脓液扩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