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的历史沿革

 我来答
〃卡卡西·Higi
2016-05-31 · TA获得超过2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3万
展开全部

回眸时间长河,揭开历史画卷,复兴校园的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6月3日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12年,学堂增设工科,校名改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法两国于1920年开始在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校址联合办学,校名为“中法国立工学院”。1946年,中法联合办校的校舍和设备被接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简称“国立高机”)。
解放后,学校几经易名和发展,先后经历“华东工业部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器制造学校”、“上海机器制造学校”等阶段。1983年,改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5月,与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校园虽学脉曲折,但人文精神如一。解放前,学校始终注重实科教育,强调善事利器,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曾为学校题词:“因物致用”;时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的黄绍竑更赞誉为:“有栋梁气”。解放后,学校应新中国工业振兴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改革办学思路,致力于工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从复兴园不同时期出来的学生,后来大都有良好的表现,涌现出一批科学家、教育家、实业家、工程师和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其中钱令希、田炳耕、周立伟、闵乃本、苏定强等院士,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陈绍蕃,公路桥梁专家孙玉泰,“毕升印刷奖”获得者施旦民,心系祖国的实业家杨霖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复兴校园不同办学时期均倡导肩担道义、富民强国的精神。中法国立工学院“八德”校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国立高机“四维”校训:礼义廉耻;今日上海理工大学校训:信义勤爱,思学志远,这些均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人文精神。她将激励所有的上海理工大学人在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