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

 我来答
暴走爱教育
高粉答主

2021-06-08 · 暴走团队带你畅游教育的海洋
暴走爱教育
采纳数:10258 获赞数:4113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可以堪称经典的考题之一,看似简单的题目其实暗藏人生的真谛

作文给出的材料意思是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

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作文材料中引用的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素材出处-林清玄《无风絮自飞》: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

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丝瓜藤和肉豆须

匿名用户

2016-08-08
展开全部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多年来,山东的作文中规中矩,不瘟不火,今年一如既往地把材料作文作为考查方式,但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及网友对文中提到的植物不熟悉,“丝瓜藤”还好理解,“肉豆须”究竟是什么鬼,没几个人知道;二是,材料的论点不那么容易提炼出来。
有考生出考场后直言:直到写完了作文,也没弄明白肉豆须是什么东西。
考生的牢骚加上舆论的借机起哄,命题者就无端背上了骂名。我念中文系时的语言学老师亢教授一直是命题组成员,不知道这篇作文是否出自他之手,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他。
“肉豆须”又使我想起2010年研究生考试英语试卷中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幅漫画,画了一口既美味又营养的“文化”火锅,锅里放着“佛”、“后现代”“人本”“结构主义”等食材。显然漫画反映的是“文化融合”的问题。
很多考生觉得难,但不是不理解漫画题意,而是栽在了“火锅”这个词上,能准确拼写出“hot pot”的人少之又少。作文时,即使有很多话想说,但第一步描述画面就遇到障碍,只能干瞪眼。这真应了老话: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那回到高考题,“肉豆须”对考生影响真的很大吗?我想未必!
确实“肉豆须”绝大多数人没听过。其实“肉豆”是闽南话,在中国植物志里,正式名称叫扁豆、鹊豆,是台湾极为常见的蔬菜。
即使不知道这些,凭着直觉和一点常识,我们也应猜到,肉豆须与丝瓜藤一样是一种植物,而且可以食用。
这是一段寓意性的材料,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植物是什么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材料本质的理解,将其换成菜豆、芸豆、毛豆甚至土豆,都无关紧要。
也就是说,语文试卷中,文字很多,我们无需咬文嚼字去探讨卷面上每个词的含义、来龙去脉。只需就题论题从简短的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社会道理,就完成了作文审题立意这一关键步骤。
所以说,第一条原因根本不会影响考生写作。
那第二条原因对做题有没有影响呢?毋庸讳言,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缺少思考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能概括出符合出题人意图的立意确实很难。
这则材料其实选自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无风絮自飞》,文中讲完丝瓜藤和肉豆须的小故事,林清玄在后面发出了感慨,“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在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一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最后,林清玄点了题,引出道元禅师“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一句。
如此看来,林清玄的本意很明了:顺其自然,看淡挫折。
但命题人不会白痴到直接把后面的结论告诉你,他只把前面的部分材料出示在卷面上,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你对材料进行解读,考查你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未必和林清玄一样。这不要紧,高考作文中是允许同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也就是说,我们提炼的任何一条立意只要不偏离材料都视为符合题意。
根据平时训练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这里我只说两个方法:
一、运用多角度立意法: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
这种方法是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二、寓意揭示法(由物及人法):顺其自然,看淡挫折。
这种方法是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这篇作文难就难在,学生即使能提炼出论点,但受限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思维能力,也很难写出有深度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