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个回答
2017-05-0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不仅是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最大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呢? 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观察活动中去。例如:当幼儿通过操作获得初步摩擦生电概念之后,我又提供新的活动材料,幼儿去实验,极大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信心。孩子们不仅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这一科学原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种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活动,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的积极性也高。幼儿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一、 兴趣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学龄前期儿童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兴趣已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兴趣缺乏动机,并容易转移。而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他感兴趣。因此,使幼儿对全部学习内容者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幼儿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 (一)兴趣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孩子有了某方面的兴趣便是某方面成功的一半。为何兴趣对幼儿如此重要呢?我们知道幼儿与成人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意志力。成人可以借助意志力的帮助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幼儿则很难做到。他们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几乎都由个人的兴趣左右。因此为使幼儿顺利的发展能力与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取得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幼儿兴趣的指向性,受先天素质的影响,如有的幼儿喜欢上语言课,而有的却对算术感兴趣。兴趣的后天培养、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如幼儿园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即可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来,家长可用新颖的文具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作业上来,可见,兴趣对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学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发现他们的科学潜能,以及对于他们将来学习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无疑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科学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幼儿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一个活动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激发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做法 尝试着在本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主题 ,自主发现、自主创新,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那么,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认为要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做法有: (一) 以内容激发兴趣的做法 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加强科技素质为核心,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幼儿易于理解和熟悉的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内容是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做法之一。 1.内容符合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等。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2、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好奇,好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a、贴近幼儿生活,丰富多彩、新颖有趣,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b例如探索颜色变化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就没有必要让他们记住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混合变成什么颜色……而只要能激发他们发现、探索,尝试这—科学现象、对颜色变化的现象产生兴趣就可以了。这是因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现象和经验的水平上,过深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合的。 3、 内容循序渐进,呈层次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组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①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②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③、如观察“自然角”的教育活动,小班的幼儿主要是观察和协助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等)。中班的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值日生的形式,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也可以集体清扫自然角,以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大班的幼儿可以独立的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自己分工,建立值日生交班制;头天的值日生能向第二天的值日生告知植物的生长情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集体清扫自然角,应自己准备工具,结束时会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只是独到检查作用。 4、 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应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二) 以方法激发兴趣的做法 1、 以实验操作法激趣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规律。幼儿天生好动,精力旺盛,让幼儿参加实践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幼儿通过亲自摸摸弄弄,就产生了兴趣,这种在活动中产生的直觉兴趣会进一步发展到认识兴趣。它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植物吸水。发给幼儿每人一根豆芽和一棵芹菜,放入事先铁好标签的装有红墨水的饮料瓶里,引导幼儿观察豆芽和芹菜吸水后,根茎渐渐变红的现象,以及芹菜的茎将红墨水输送到叶里,从而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而教师在活动中既是合作者,与幼儿一起提问,一起回答,一起讨论;也是活动的引导者, 起到适时的点拨,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活动的支持者,进一步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2、 以游戏法激趣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化学到底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来@一刻talks看看马大为的观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