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熬水半小时再放药起什么作用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1. 标准煮法:药材为一般的补药(例如包含有当归,黄芪,熟地)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不可使用铁锅或铜锅),加入适量的水(超过药面约2公分,大约4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再重复用三碗水煎煮成8分,前后两次混合服用.
2. 快煮法:药材含有挥发性中药(例如银花,菊花等治疗感冒的中药)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刚好盖过药面,约三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10分钟,不可打开盖子,煮一次即可服用,不必重复一次.
3. 后下法:药材中含有不耐煮的中药(例如天麻,钩藤,麻黄等)
步骤一:先用四碗水浸泡药材约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时,再将不耐煮的中药(一般会另外包)投入再煮5分钟,将药液倒出于碗中即可服用.
4. 先下法:药材中有一些需久煮的矿物类(例如:滑石,石膏).
步骤一:先将矿物类的中药(另外包)加入六碗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材.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服用即可.
5. 另煎法:药材中含有一些名贵药材(例如人参)
步骤一:先将一般药材加四碗水放入锅内,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煮沸后,小火煮到剩一碗水,放凉.
步骤二:将名贵药材的药材,加一碗水,于电饭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与上述药液相混,即可服用.
“良药苦口”,中药本来就不太好吃,何况是水煎中药?可是,如果真的病情需要服用水煎中药,那么,至少也要“料理”正确,水药的药效才会彻底出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服用水煎中药时,别忘了您的医师,该如何煎煮您的中药,可不是一味地“四碗煮成一碗”!
按传统方法,就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文火慢慢煎熬.倒出头道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泡4~5个小时,之后再用文火煎熬一段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
可是煎中药时,存在3个有关卫生的问题:一是中药在采集和制作过程中易混入杂质.
二是某些中药可能含铅,汞,硫等.有关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进行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三是“千滚水”的把握问题.
我建议对传统煎中药的方法进行一些改进:首先,煎中药采用纯净水,因为普通自来水中含有余氯,在水沸时,中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中药熬制时间越长,生成越多.入锅以前,先用纯净水将黄芪,丹参淘洗几次,这样可清除不少表面的杂质,然后再用沸水煮,片刻后,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状物质,此时应迅速用汤匙把这一层脏物清除掉,然后再改用小火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头道煎药汁,之后,泡一会儿,再用沸水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保暖备用,并倒弃药渣.
用这样的方法煎中药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了“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很多杂质,三是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国喜教授点评:1.煎煮中药不必使用纯净水,但一定要用清洁水,如自来水,井水,泉水等均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数小时,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2.清洁中药饮片也不必使用纯净水,用清洁水即可,只需将中药饮片清洗2至3次,以去除杂质.3.煎煮中药前,要对中药饮片进行浸泡,但不必浸泡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冬季为40至50分钟,夏季半个小时以上就可以了.头次煎后不必用冷水泡,加水直接煎煮即可.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1. 标准煮法:药材为一般的补药(例如包含有当归,黄芪,熟地)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不可使用铁锅或铜锅),加入适量的水(超过药面约2公分,大约4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再重复用三碗水煎煮成8分,前后两次混合服用.
2. 快煮法:药材含有挥发性中药(例如银花,菊花等治疗感冒的中药)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刚好盖过药面,约三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10分钟,不可打开盖子,煮一次即可服用,不必重复一次.
3. 后下法:药材中含有不耐煮的中药(例如天麻,钩藤,麻黄等)
步骤一:先用四碗水浸泡药材约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时,再将不耐煮的中药(一般会另外包)投入再煮5分钟,将药液倒出于碗中即可服用.
4. 先下法:药材中有一些需久煮的矿物类(例如:滑石,石膏).
步骤一:先将矿物类的中药(另外包)加入六碗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材.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服用即可.
5. 另煎法:药材中含有一些名贵药材(例如人参)
步骤一:先将一般药材加四碗水放入锅内,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煮沸后,小火煮到剩一碗水,放凉.
步骤二:将名贵药材的药材,加一碗水,于电饭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与上述药液相混,即可服用.
“良药苦口”,中药本来就不太好吃,何况是水煎中药?可是,如果真的病情需要服用水煎中药,那么,至少也要“料理”正确,水药的药效才会彻底出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服用水煎中药时,别忘了您的医师,该如何煎煮您的中药,可不是一味地“四碗煮成一碗”!
按传统方法,就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文火慢慢煎熬.倒出头道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泡4~5个小时,之后再用文火煎熬一段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
可是煎中药时,存在3个有关卫生的问题:一是中药在采集和制作过程中易混入杂质.
二是某些中药可能含铅,汞,硫等.有关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进行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三是“千滚水”的把握问题.
我建议对传统煎中药的方法进行一些改进:首先,煎中药采用纯净水,因为普通自来水中含有余氯,在水沸时,中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中药熬制时间越长,生成越多.入锅以前,先用纯净水将黄芪,丹参淘洗几次,这样可清除不少表面的杂质,然后再用沸水煮,片刻后,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状物质,此时应迅速用汤匙把这一层脏物清除掉,然后再改用小火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头道煎药汁,之后,泡一会儿,再用沸水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保暖备用,并倒弃药渣.
用这样的方法煎中药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了“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很多杂质,三是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国喜教授点评:1.煎煮中药不必使用纯净水,但一定要用清洁水,如自来水,井水,泉水等均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数小时,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2.清洁中药饮片也不必使用纯净水,用清洁水即可,只需将中药饮片清洗2至3次,以去除杂质.3.煎煮中药前,要对中药饮片进行浸泡,但不必浸泡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冬季为40至50分钟,夏季半个小时以上就可以了.头次煎后不必用冷水泡,加水直接煎煮即可.
展开全部
水煎服的中药称为;汤药
煎制的方法;以一副中药为例;
1;将药放在煎药的容器里,一副药三大碗水泡透。
2;一副药煎三回煎,一次留下一小碗。
3;三回的药和一起再煎,一次留下一小碗半,分三次服
煎制的方法;以一副中药为例;
1;将药放在煎药的容器里,一副药三大碗水泡透。
2;一副药煎三回煎,一次留下一小碗。
3;三回的药和一起再煎,一次留下一小碗半,分三次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中药煎法的问题,有的药不容易将有效成分煎出就要提前熬一会,有的药很容易煎出就得别的药熬好后再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泡是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进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确做法是先把药冲一下
把药泡在水里30分钟才煮
后下的药一般是不宜久煎的药物,怕煎太久会失效。
感冒药也不宜久煎,香气全煎散了就失效了。
把药泡在水里30分钟才煮
后下的药一般是不宜久煎的药物,怕煎太久会失效。
感冒药也不宜久煎,香气全煎散了就失效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