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教师帮我归纳哈·小学4年级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做最好??
请各位教师帮我归纳哈·小学4年级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做最好??先举典型例题,“多多益善”,再解答,把解答的方式方法,一一讲解一下好吗?那种方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搞清楚!!!!急求...
请各位教师帮我归纳哈·小学4年级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做最好??
先举典型例题,“多多益善”,再解答,把解答的方式方法,一一讲解一下好吗?那种方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搞清楚!!!!急求!
为了小朋友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请各位知识面广的朋友,发言!!谢谢
急求!!!!!!! 展开
先举典型例题,“多多益善”,再解答,把解答的方式方法,一一讲解一下好吗?那种方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搞清楚!!!!急求!
为了小朋友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请各位知识面广的朋友,发言!!谢谢
急求!!!!!!! 展开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展开全部
应用题一】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最大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甲数是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的1.2倍。如果乙丙两数和是99,求甲数是多少?
(12)有一工程计划用工人800名,限100天完成。不料从开工起,做35天后因事故停工,停工25天后继续开工,如果要在限期内完工,应增加工人多少名?
(13)水果店以2元钱1.5千克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千克,又以4元钱2.5千克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店里想得到100元钱的利润,这个水果店必须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14)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和50米。甲乙同在A地,丙在B地。甲乙与丙同时相向而行,丙遇见乙后10分钟又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5)甲从东村去西村需10分钟,乙从西村去东村需行15分钟,两人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相遇时离中点150米,求两村间的距离。</P< p>
(16)一辆汽车,第一天跑完全程的2/5,第二天跑完剩下的1/2,第三天跑的路程比第一天少1/3,这时剩下的路程是50千米。求全程是多少千米?
(17)客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24千米。货船从乙港开往甲港,12小时行完全程。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船和货船所行路程之比为6:7,甲乙两港间的距离。
(18)甲乙两站相距1134千米,一客车和一货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10小时30分钟相遇,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5/7,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某装配车间男职工人数的40%和女职工人数的20%相等,已知这个车间有女职工130名,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人数少多少名?
(20)有盐水25千克,含盐20%,加了一些水后含盐8%,加了多少水?
(21)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共307吨,各运出40吨后,甲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5,乙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4,丙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22)甲乙两车间要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多少吨?
【应用题二】
(1)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2)计划装120台电视机,如果每天装8台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如果提前4天完成,每天应装配多少台?
(3)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4)学校买来图书若干本分给各班,若每班分25本则多22本,若每班分给30本则少68本,共有几个班级?买来图书多少本?
(5)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6)绿化队修整街心花园,用去900元,比原计划节省了300元,节省了百分之几?</P< p>
(7)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0米,实际每天多修5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8)有一长方体钢锭,底面周长2米,长与宽的比是4:1,高比宽少25%它正好可以铸成高为3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9)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37.5%,第二次用去27米,这时已用的电线与没用的电线长度比是3:2。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10)某班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5/7 多6人,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1/4少4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11)甲仓原来比乙仓少存粮50吨。从甲仓往乙仓调运30吨粮食后,甲仓存粮比乙仓少1/4。乙仓现在存粮多少吨?
(12)将柴油装入一只圆柱形的油桶,已知油桶的底面直径6分米、高10分米装满后连桶重280千克。已知一升柴油重0.8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3)某商店以每支10.9元购进一批钢笔,卖出每支14元。卖出这批钢笔的4/5时,不仅收回了全部成本,而且获得利润150元。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14)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以完成。现两人同时工作,任务完成时,师徒两人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9:8,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5)六(一)班原有1/5的同学参加劳动,后来又有两个同学主动参加,这样实际参加人数是其余人数的1/3,实际参加劳动的有多少人?
(16)有大小球共100个,大球的 1/3比小球的1/10多16个,大、小球各有多少个?
(17)妈妈买3千克香蕉和2千克梨共付13元,已知梨的单价是香蕉的2/3, 每千克梨多少元?
(18)师徒俩共同做一批零件,原计划师傅和徒弟2人做零件个数的比是9:7结果完成任务时,师傅做了总数的 5/8,比原计划多做了30个零件,师傅原计划做零件多少个?
(19)一盒糖果共有80粒,分给兄弟二人,哥哥吃掉自己的1/3,弟弟吃掉10粒,后来又吃掉5粒,剩下的两人正好相等,兄弟两人原来各分得多少粒?</P< p>
(20)有甲乙两根绳子,甲绳比乙绳长35米,已知甲绳 1/9和乙绳的1/4相等,两根绳子各长多少米?
【应用题三】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的2/3,而这个圆锥体高是圆柱体高的2/5,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2)有一只圆柱体的/玻璃杯,测得内直经是8厘米,内装药水的深度是6厘米,正好是杯内容量的4/5,再加多少药水,可以把杯子注满?
(3)有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少31个,如果从甲筐中取出7个放入乙筐,那么甲筐与乙筐苹果个数的比是4:7,现在乙筐有多少个苹果?
(4)甲乙丙三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生产的零件是乙丙总和的1/2,甲丙生产的零件总和与乙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7:2,丙生产200个零件,甲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一个工人师傅制造一个零件用5分钟,他的徒弟制造一个零件用9分钟,师徒两人合做一段时间后,一共制造了84个零件。两人各制造了多少个零件?
(6)一个直角梯形,上底和下底的比是5:2,如果上底延长2米,下底延长8米,变成一个正方形,求原来梯形的面积?
(7)甲乙两队的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队派30人去乙队,那么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2:3。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8)一辆货车从县城往山里运货,往返共走20小时,去时所用时间是回来时的1.5倍,已知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2千米,求往返的路程。
(9)一项工程,若由甲乙两个施工队合做要12天完成,已知甲乙两个施工队工作效率的比是2:3,这项工程由乙队单独做要多少天完成?
(10)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1/4,第二次又运走120吨,这时余下的煤的吨数与运走的吨数的比是2/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1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72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求两地间的距离。
(12)把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个村子,甲村分得总数的1/4,其余按2:3分给乙丙两村,已知丙村分得化肥12吨。这批化肥共多少吨?
(13)一批货物按5:7分给甲乙两个车队运输,乙车队运了840吨,完成本队任务的4/5,后因另有任务调走,以后由甲队运完,甲队实际运了多少吨?
(14)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1/10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
(15)甲乙丙三名工人共同做一批零件,甲加工了总数的2/5,比乙多加工了125只,乙丙加工数的比是3: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只?
(16)货车速度与客车速度比是3:4,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行驶,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当客车到达甲站时,货车离乙站还有多远?
(17)山湖乡运来一批农药,第一天用去总数的4/7,比第二天用去的二倍还多12千克,这时用去的与余下的农药的比是27:8,这批农药重多少千克
多多做题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最大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甲数是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的1.2倍。如果乙丙两数和是99,求甲数是多少?
(12)有一工程计划用工人800名,限100天完成。不料从开工起,做35天后因事故停工,停工25天后继续开工,如果要在限期内完工,应增加工人多少名?
(13)水果店以2元钱1.5千克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千克,又以4元钱2.5千克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店里想得到100元钱的利润,这个水果店必须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14)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和50米。甲乙同在A地,丙在B地。甲乙与丙同时相向而行,丙遇见乙后10分钟又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5)甲从东村去西村需10分钟,乙从西村去东村需行15分钟,两人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相遇时离中点150米,求两村间的距离。</P< p>
(16)一辆汽车,第一天跑完全程的2/5,第二天跑完剩下的1/2,第三天跑的路程比第一天少1/3,这时剩下的路程是50千米。求全程是多少千米?
(17)客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24千米。货船从乙港开往甲港,12小时行完全程。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船和货船所行路程之比为6:7,甲乙两港间的距离。
(18)甲乙两站相距1134千米,一客车和一货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10小时30分钟相遇,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5/7,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某装配车间男职工人数的40%和女职工人数的20%相等,已知这个车间有女职工130名,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人数少多少名?
(20)有盐水25千克,含盐20%,加了一些水后含盐8%,加了多少水?
(21)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共307吨,各运出40吨后,甲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5,乙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4,丙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22)甲乙两车间要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多少吨?
【应用题二】
(1)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2)计划装120台电视机,如果每天装8台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如果提前4天完成,每天应装配多少台?
(3)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4)学校买来图书若干本分给各班,若每班分25本则多22本,若每班分给30本则少68本,共有几个班级?买来图书多少本?
(5)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6)绿化队修整街心花园,用去900元,比原计划节省了300元,节省了百分之几?</P< p>
(7)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0米,实际每天多修5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8)有一长方体钢锭,底面周长2米,长与宽的比是4:1,高比宽少25%它正好可以铸成高为3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9)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37.5%,第二次用去27米,这时已用的电线与没用的电线长度比是3:2。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10)某班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5/7 多6人,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1/4少4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11)甲仓原来比乙仓少存粮50吨。从甲仓往乙仓调运30吨粮食后,甲仓存粮比乙仓少1/4。乙仓现在存粮多少吨?
(12)将柴油装入一只圆柱形的油桶,已知油桶的底面直径6分米、高10分米装满后连桶重280千克。已知一升柴油重0.8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3)某商店以每支10.9元购进一批钢笔,卖出每支14元。卖出这批钢笔的4/5时,不仅收回了全部成本,而且获得利润150元。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14)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以完成。现两人同时工作,任务完成时,师徒两人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9:8,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5)六(一)班原有1/5的同学参加劳动,后来又有两个同学主动参加,这样实际参加人数是其余人数的1/3,实际参加劳动的有多少人?
(16)有大小球共100个,大球的 1/3比小球的1/10多16个,大、小球各有多少个?
(17)妈妈买3千克香蕉和2千克梨共付13元,已知梨的单价是香蕉的2/3, 每千克梨多少元?
(18)师徒俩共同做一批零件,原计划师傅和徒弟2人做零件个数的比是9:7结果完成任务时,师傅做了总数的 5/8,比原计划多做了30个零件,师傅原计划做零件多少个?
(19)一盒糖果共有80粒,分给兄弟二人,哥哥吃掉自己的1/3,弟弟吃掉10粒,后来又吃掉5粒,剩下的两人正好相等,兄弟两人原来各分得多少粒?</P< p>
(20)有甲乙两根绳子,甲绳比乙绳长35米,已知甲绳 1/9和乙绳的1/4相等,两根绳子各长多少米?
【应用题三】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的2/3,而这个圆锥体高是圆柱体高的2/5,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2)有一只圆柱体的/玻璃杯,测得内直经是8厘米,内装药水的深度是6厘米,正好是杯内容量的4/5,再加多少药水,可以把杯子注满?
(3)有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少31个,如果从甲筐中取出7个放入乙筐,那么甲筐与乙筐苹果个数的比是4:7,现在乙筐有多少个苹果?
(4)甲乙丙三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生产的零件是乙丙总和的1/2,甲丙生产的零件总和与乙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7:2,丙生产200个零件,甲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一个工人师傅制造一个零件用5分钟,他的徒弟制造一个零件用9分钟,师徒两人合做一段时间后,一共制造了84个零件。两人各制造了多少个零件?
(6)一个直角梯形,上底和下底的比是5:2,如果上底延长2米,下底延长8米,变成一个正方形,求原来梯形的面积?
(7)甲乙两队的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队派30人去乙队,那么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2:3。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8)一辆货车从县城往山里运货,往返共走20小时,去时所用时间是回来时的1.5倍,已知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2千米,求往返的路程。
(9)一项工程,若由甲乙两个施工队合做要12天完成,已知甲乙两个施工队工作效率的比是2:3,这项工程由乙队单独做要多少天完成?
(10)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1/4,第二次又运走120吨,这时余下的煤的吨数与运走的吨数的比是2/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1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72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求两地间的距离。
(12)把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个村子,甲村分得总数的1/4,其余按2:3分给乙丙两村,已知丙村分得化肥12吨。这批化肥共多少吨?
(13)一批货物按5:7分给甲乙两个车队运输,乙车队运了840吨,完成本队任务的4/5,后因另有任务调走,以后由甲队运完,甲队实际运了多少吨?
(14)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1/10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
(15)甲乙丙三名工人共同做一批零件,甲加工了总数的2/5,比乙多加工了125只,乙丙加工数的比是3: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只?
(16)货车速度与客车速度比是3:4,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行驶,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当客车到达甲站时,货车离乙站还有多远?
(17)山湖乡运来一批农药,第一天用去总数的4/7,比第二天用去的二倍还多12千克,这时用去的与余下的农药的比是27:8,这批农药重多少千克
多多做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百度文库,搜索:“小学典型应用题”。
讲得很详细。我用着很好。方法好,例题好。
感谢强大的网络共享。发一部分供参考。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和差问题
4、和倍问题
5、差倍问题
6、倍比问题
7、相遇问题
8、追及问题
9、植树问题
10、年龄问题 11、行船问题
12、列车问题
13、时钟问题
14、盈亏问题
15、工程问题
16、正反比例问题
17、按比例分配
18、百分数问题
19、“牛吃草”问题
20、鸡兔同笼问题 21、方阵问题
22、商品利润问题
23、存款利率问题
24、溶液浓度问题
25、构图布数问题
26、幻方问题
27、抽屉原则问题
28、公约公倍问题
29、最值问题
30、列方程问题
高效率学习指导帮孩子多考20分
1 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讲得很详细。我用着很好。方法好,例题好。
感谢强大的网络共享。发一部分供参考。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和差问题
4、和倍问题
5、差倍问题
6、倍比问题
7、相遇问题
8、追及问题
9、植树问题
10、年龄问题 11、行船问题
12、列车问题
13、时钟问题
14、盈亏问题
15、工程问题
16、正反比例问题
17、按比例分配
18、百分数问题
19、“牛吃草”问题
20、鸡兔同笼问题 21、方阵问题
22、商品利润问题
23、存款利率问题
24、溶液浓度问题
25、构图布数问题
26、幻方问题
27、抽屉原则问题
28、公约公倍问题
29、最值问题
30、列方程问题
高效率学习指导帮孩子多考20分
1 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问师长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作为学生的角度,我觉得老师上课要是把应用题(难的)用同学拉打比方,效果会比较好,一是同学认真听讲了,二是难题也容易理解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首先上课要听讲,做应用题那得靠自己的脑子。
参考资料: 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太广了,不好说,要自己给合自身,才好出题,解题,这样才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