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自己的车辆选择合适的机油
展开全部
第一是选择品牌
这个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容易受“专家意见”左右的因素。绝大多数专家的建议都是让你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尽可能奢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润滑油市场的繁荣。所以,在选择品牌的时候,建议车主首先有自己的原则——我选择的润滑油应该是能够在车辆预期使用年限里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便宜的润滑油。有了这个原则,你就不难估计到这样一个问题——整车制造商在车辆使用手册上的建议用油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发动机的需要(大多数厂商推荐的换油周期也显得有些奢侈),超越这个推荐用油标准去选择润滑油就有些浪费了。虽然很多专家都说润滑油的品牌对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但其实组成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国内和国际上主要供应商也就那么几家。国产的长城、昆仑和统一,国外的一些品牌都在国内采购基础油(因为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这种原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必备原料)。至于添加剂(或者说配方),全球也仅有几家公司做的比较专业,包括一些国际品牌也在向这几家添加剂生产企业采购添加剂。这和整车制造商向同一家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还略有不同,因为作为化工产品的添加剂在质量上的差别并不如不同价位的机械产品那样大。因此,API质量级别和粘温特性相同的润滑油,其产品的差异性并不大,完全可以放弃对国产品牌的成见。当然,有个前提是,国产的某些小品牌,其质量控制上令人很不放心,虽然也同样标识为某一API质量级别和黏温特性,但其倾点和闪点等技术参数却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对这些品牌,消费者就要睁大眼睛——通常只有过于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才会选择这些品牌
第二是选择API质量级别
这个API质量级别其实是美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年制定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几乎每年这个标准都在向更高质量级别的润滑油推进。这主要是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一些整车制造商需要考虑润滑油本身对整车排放的影响。因此就又有了我们上期谈到的ILSAC认证。目前欧洲呼声最高的欧Ⅴ排放就需要至少采用SM级并通过ILSAC的GF-4认证的润滑油,因为它降低了润滑油中的磷含量,减小了尾气排放中三元催化剂失效的可能性。而国内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则是API SL/GF-3、API SJ/GF-2和API SH/GF-1。通常来说,这些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节能效果在1.1%~1.6%之间。选择何种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要依车型和车辆的生产时间而定,这个在整车的使用手册里有明确说明。大致来说,目前国内的经济型轿车大多推荐使用SG、SH和SJ级别的润滑油(其实SJ级别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中高档轿车的需要),中高档轿车则推荐采用SL和SM级别的润滑油。通常来说,如果花钱买了更高级别的润滑油,可以适当延长换油周期。
第三是选择黏温特性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黏温特性的问题。很多车主很在乎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跨度。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冬夏季温度变化并不大。国内不少整车制造商都会把车辆开到新疆进行整车试验,已经检验了其装车润滑油在温差较大地区的稳定性。而且国内的昆仑等润滑油企业已经推出了5W/50的润滑油,这种润滑油能够在-30 ℃~50 ℃稳定工作。不过也不是说一定要选择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通常不同黏温特性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会有较大不同,例如10W/40在高温下稳定性就远远好过5W/30。在国外,为了达到苛刻的环保要求,整车制造商推荐用户采用5W/20,而赛车为了保证在高温高转速下对发动机的保护和减少摩擦阻力,一般采用10W/50或者10W/60的润滑油。5W/20虽然省燃油,但抗剪切性能不好,而且也不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10W/50或者10W/60则在耐久性上难以用在家用轿车上。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季温度长期徘徊在30 ℃~40 ℃,显然更应该选用5W/40或者10W/40的润滑油。而新疆等地,由于夏季温差很大,则更应该考虑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而且在冬季最好更换粘度更低的型号,这样润滑油的低温特性比较好
这个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容易受“专家意见”左右的因素。绝大多数专家的建议都是让你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尽可能奢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润滑油市场的繁荣。所以,在选择品牌的时候,建议车主首先有自己的原则——我选择的润滑油应该是能够在车辆预期使用年限里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便宜的润滑油。有了这个原则,你就不难估计到这样一个问题——整车制造商在车辆使用手册上的建议用油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发动机的需要(大多数厂商推荐的换油周期也显得有些奢侈),超越这个推荐用油标准去选择润滑油就有些浪费了。虽然很多专家都说润滑油的品牌对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但其实组成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国内和国际上主要供应商也就那么几家。国产的长城、昆仑和统一,国外的一些品牌都在国内采购基础油(因为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这种原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必备原料)。至于添加剂(或者说配方),全球也仅有几家公司做的比较专业,包括一些国际品牌也在向这几家添加剂生产企业采购添加剂。这和整车制造商向同一家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还略有不同,因为作为化工产品的添加剂在质量上的差别并不如不同价位的机械产品那样大。因此,API质量级别和粘温特性相同的润滑油,其产品的差异性并不大,完全可以放弃对国产品牌的成见。当然,有个前提是,国产的某些小品牌,其质量控制上令人很不放心,虽然也同样标识为某一API质量级别和黏温特性,但其倾点和闪点等技术参数却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对这些品牌,消费者就要睁大眼睛——通常只有过于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才会选择这些品牌
第二是选择API质量级别
这个API质量级别其实是美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年制定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几乎每年这个标准都在向更高质量级别的润滑油推进。这主要是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一些整车制造商需要考虑润滑油本身对整车排放的影响。因此就又有了我们上期谈到的ILSAC认证。目前欧洲呼声最高的欧Ⅴ排放就需要至少采用SM级并通过ILSAC的GF-4认证的润滑油,因为它降低了润滑油中的磷含量,减小了尾气排放中三元催化剂失效的可能性。而国内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则是API SL/GF-3、API SJ/GF-2和API SH/GF-1。通常来说,这些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节能效果在1.1%~1.6%之间。选择何种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要依车型和车辆的生产时间而定,这个在整车的使用手册里有明确说明。大致来说,目前国内的经济型轿车大多推荐使用SG、SH和SJ级别的润滑油(其实SJ级别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中高档轿车的需要),中高档轿车则推荐采用SL和SM级别的润滑油。通常来说,如果花钱买了更高级别的润滑油,可以适当延长换油周期。
第三是选择黏温特性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黏温特性的问题。很多车主很在乎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跨度。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冬夏季温度变化并不大。国内不少整车制造商都会把车辆开到新疆进行整车试验,已经检验了其装车润滑油在温差较大地区的稳定性。而且国内的昆仑等润滑油企业已经推出了5W/50的润滑油,这种润滑油能够在-30 ℃~50 ℃稳定工作。不过也不是说一定要选择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通常不同黏温特性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会有较大不同,例如10W/40在高温下稳定性就远远好过5W/30。在国外,为了达到苛刻的环保要求,整车制造商推荐用户采用5W/20,而赛车为了保证在高温高转速下对发动机的保护和减少摩擦阻力,一般采用10W/50或者10W/60的润滑油。5W/20虽然省燃油,但抗剪切性能不好,而且也不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10W/50或者10W/60则在耐久性上难以用在家用轿车上。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季温度长期徘徊在30 ℃~40 ℃,显然更应该选用5W/40或者10W/40的润滑油。而新疆等地,由于夏季温差很大,则更应该考虑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而且在冬季最好更换粘度更低的型号,这样润滑油的低温特性比较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