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为什么不与之配合?
诸葛亮与孙权同期的各次北伐,乃至于季汉、东吴后期配合的几次北伐,都难以克服双方北伐途中不同的水文条件所带来的行军时令之差异,这种客观条件的不允许,使得两国无法达到理想中的两路呼应。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都是从汉中出发,以陇西为主要战场,途径秦岭山区。在山区行军,最怕雨季的山洪,所以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就必须选择在雨量少的一、二月出兵;而孙权、陆逊与诸葛恪的北伐,主战兵种是水军、运输主力是水路,相当依赖水量大的季节,河水流量越大,越能装载更多的军械与粮草,所以东吴方面就必须选择在雨量大的七、八月出兵,方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战力。
一边必须躲开雨季山洪,一方必须利用雨季河道,这就硬生生地把两军的出兵最佳时节,间隔整整半年,有了这么个时间差,自然是有利于曹魏的从容应对咯,两路呼应的战略价值便大打折扣。
而且,从季汉军事中枢汉中、政治中枢成都,到东吴的军政中枢建康,相距千里,来回一趟起码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路程,在古代那种没有现代交通、通讯方式的条件下,很难做到军事行动的步调统一。
综上,东吴与季汉之间的几次呼应式两路北伐,均无法做到同步行动,往往存在一方已然收兵了,另一方才刚刚出兵的情况,这并不完全是汉吴两国有一定隔阂所致,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所致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