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为什么越来越少?
东北人都去了哪里?你有东北亲戚或者朋友吗?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元朝《大元一统志》说:“开元路,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明朝初期,明成祖经营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清朝康熙说“东北”是“中国地方”——《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谕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此皆系中国地方。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东北地区本身不是行政区划。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比如元朝辽阳行省、清朝1636--1644年盛京总管、1947--1954年东北人民政府,它管辖的7省区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
东北曾经号称共和国长子,从解放战争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东北地区都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整体的福利待遇和文化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五十年代后,从其他地区抽调了大量科研人员着力发展东北,进一步奠定了东北在全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逐渐为市场经济所取代,作为计划经济最强大的区域,东北在各个方面出现了不适应。首先是经济。与南方蓬勃兴起的市场经济不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北的大企业,尤其是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在迅速适应市场环境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冲击下,适应市场困难,经济效益急剧下滑,整个东北经济虽然也在发展,但相比先进地区,可谓步履维艰。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具体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
经济兴衰决定了人口迁移的风向。南方地区在九十年代以后,蓬勃兴旺,但那时面临熟练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的缺乏,遂用高薪吸引东北地区的人才。近几年来,东北经济更加恶化,人口流失可谓愈演愈烈。促使人们离开东北的另一个原因是那里的社会环境的恶化。我在东北时间不算短,总的感觉是,那是一个处处都要讲关系的地方,没有关系简直寸步难行。许多明明可以简单在市场解决的事情,在东北却要各种托人情,大大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成本,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既然全国还有其他地方的市场化更加发达,为什么还要继续在东北饱受人际关系之苦?东北地区经济起步较早,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200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603.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6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7亿元。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2.9:49.7:3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833.5元。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龙江省、吉林省皆为农业大省,其中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多年全国第一,吉林省粮食单产多年全国第一。东北盛产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以及温带瓜果蔬菜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辽宁沿海地区还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
为什么东北的社会环境比较恶劣?根本原因还是过去计划经济造成的恶果,那里计划经济发达,所以人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紧缺状况,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人们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人的观念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我经常去长春,这么多年几乎就没有见到过这个大城市的出租汽车打过表,全部是讲价。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营商环境的好坏,是需要一些稳定的规则的,没有越来越多的稳定规则以及人们对于规则自觉认同,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使营商环境恶化,增加营商成本。总的来说,东北问题的本质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适应,正因为东北过去是计划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所以现在也背负着计划经济最为沉重的负担,转型也格外困难。如今是社会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当人们有更好的机会,当然想为自己和后代寻找更好的出路,离开陷入恶性循环的东北,是很多经营阶层的选择。其实做这样选择的,又岂止精英阶层?至于东北的寒冷,是一个原因,但并非最重要的。不过,东北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相信东北会重新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域。中国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据统计,2008年东北地区旅游总收入达到3400多亿人民币,旅游总人数达到3.5亿人次,国际旅游人数66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0亿美元。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肃慎挹娄靺鞨女真、商族古燕族汉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权行政区布局变迁对东北历史的影响,春秋时期东北西部东胡、北部秽貊、东北部肃慎、南部古燕族,逐步演变为汉晋时期东北西部鲜卑柔然、中部夫余高句丽沃沮、东北部挹娄勿吉、南部幽州辽西辽东郡,隋唐时期东北西部室韦契丹、东北部靺鞨渤海、东南部高句丽百济、南部安东都护府,由于东北共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背景,从唐朝河北道开始,辽、金、元、清、民国北洋奉系、东北人民政府到现在东北经济区,东北从四大民族体系各自为政,发展到轮流坐庄形成统一的东北历史沿革,为东北各族民族政权7次入主中原打下基础,形成东北共同的文化地理历史沿革
其次,东北的气候虽然四季分明,但是一年三季都特别的冷,从衣食住行方面各个方面都比南方花费大,冬天需要暖气,农民几乎半年都没有收入,城市居民从穿衣带帽到衣食住行相比南方花的更多,又加上人是惰性动物,南方适合人类居住,这是无可争议的现实,留在东北又没有什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人口自然而然也就向南方,发达的城市聚集。
最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已经四十多年了,世上最勤劳的50后,60后,70后已经老去,上来的80后,90后,0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户,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大多数都不吃苦,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来说又比较高,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明白了人活的意义,适者生存,立马享受这一部分人都是特别聪明,一家人的六个钱包供养一对年轻人,可以这样说,寻找更好,更美,更舒适的自然环境,这是每个人一生所追求的梦想,东北人流向南方,回到山东,定居深圳,候鸟海南,自然而然就成了东北人生活的理想。
为什么东北的人口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