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变的病例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肝与肾经脉相联。肝藏血,肾藏精,而精血可以互化,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故二脏之阴可以互注,而同盛同衰。在各种肾脏疾病中,其病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肝阳上亢(注:由于肾阴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维阳,则肝阳偏旺而上亢。)
当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损伤肝肾之阴,水不涵木(注: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称为“水不涵木”。),以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则肝阳暴张,亢而化风,亦可出现肝风内动之征(注:肝风内动证是指临床出现眩晕欲仆,震颤,抽搐等症状的病证。多由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在各种肾脏疾病中多见于高血压,或肾脏疾病后期所见之抽搐等。
(2)肝不藏血(注: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
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从而维持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和畅条达,又可以防止出血。若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发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或见血液外溢,从而可出现血尿等,或肝血不足而见贫血、妇女月经量少甚
或闭经等。
(3)肝之疏泄失常
肝主疏泄(注: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即指肝具有舒展、条达、宣泄和通散等综合生理功能。一、调畅气机,二、调畅情志,三、促进消化。),与胆、三焦等共同主持着人体气机之升降调节,若各种原因导致肝之疏泄失职,则三焦不通,气逆则水逆,上则水入即吐,时时津液微生,下则腹满肢肿,小便时时不通。肾病日久,水湿内留,阻碍气机,影响肝之气机升降,气机内郁,又是形成瘀血及内毒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其与心包(注: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共同为厥阴(注: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之主脏,二者一近君火,一藏相火,又主疏泄而藏血,最易导致虚实夹杂、寒热互见、阴阳气不相顺接及浊毒内壅之证,多见于各种肾脏疾病的后期。四是肝木失养,肝主筋(注:肝之所以主筋,是因为全身的筋膜的营养需依靠肝血的供给。),开窍于目(注: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得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若肝有病变,往往表现于目。),在各种肾脏疾病中,由于种种原因以致肝肾亏虚,每致筋目失养,从而可见下肢拘挛(注:下肢肌肉收缩,不能伸展自如。)、视物昏花,或眼底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