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文艺批评的标准有几个?
展开全部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第二十五章)(孔子论《韶》乐说: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论到《武》乐说:美极了,内容还不完全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十八章)(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未免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适当,这才是个君子。)“美”指文艺的形式,“善”指文艺的内容。关于文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的观点是“尽善尽美”,即合于理想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艺术形式虽然美好,而内容还不完全符合理想,也是有缺欠的。例如他评论舜的乐章《韶》,是“尽善尽美”的;而歌颂武王的乐章《武》,因为其中有征伐的内容,不完全符合最高的政治理想,他就评论“尽善而未尽美”。他对形式和内容都很注意,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即文采,指形式而言,“质”即“质朴”,指内容而言,他要求“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相结合。因此孔子的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这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这里有问号)孔子把思想标准放在第一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