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历史演化与硒的富集层位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硒的地壳克拉克值为0.05μg/g。夏卫平(1990)对我国一些岩类中硒比较研究后,将地表岩石硒背景值下限定为0.046μg/g,根据这个标准可判断地层岩石的硒状态水平。本区出露地层岩石为显生宙一套连续沉积层序,包括寒武纪以后的所有地层(湖北省区域地质志,1984)。根据层位分析对比,本区大致可划分三个地质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台盖层沉积阶段(∈—T2)。在这一时期扬子地台处于相对稳定的陆表海沉积期,主要表现为海进海退时生成的页岩、砂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本区西南云贵高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发生大规模的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喷发,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硅质炭质沉积物质,为硒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为地台活化期(T3—K)。在这一时期,本区经历了印支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主要表现为前三叠纪地层呈北东向褶皱,并发育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形成后期叠置盆地和断陷盆地。盆地中沉积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岩。
第三阶段为新构造运动阶段(N—Q)。在这一时期,本区经历了喜马拉雅构造旋回的影响,使本区红色盆地沉积发生平缓的褶皱和断裂,地表岩石进入风化改造期。
根据上千件样品分析,本区可划分出五个富硒岩石层位。由老至新依次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厚5.96m,含Se34.64μg/g)、上奥陶统五峰组(厚5m,含Se25μg/g)、下二叠统茅口组上段(厚10m,含Se224μg/g)、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厚20m,含Se28.6~47.0μg/g)和第四系全新纪(含Se2.49μg/g)(王洪发,1993)。这些层位主要集中于地台盖层稳定沉积时期,而且随着海进海退,硒多次循环富集,在二叠纪达到高峰。由此构成了本区高硒构造地质背景。相反在地台活化期,在红色盆地中沉积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硒含量大多0.002~0.004μg/g,仅个别达到0.36μg/g,明显低于岩石背景值,属于典型的低硒层位,构成了本区低硒构造地质背景。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本区高硒和低硒岩石受两种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控制,高硒岩石只产于寒武一二叠纪地台盖层沉积时期,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低硒岩石只产于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地台盖层活化时期,这是一种地壳不稳定沉积环境;硒在这两种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环境中发生了分异。
2024-09-0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