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很聪明为什么孩子却很笨?是亲生的吗? 50

 我来答
纤月舞5k
高能答主

2020-01-28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90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558万
展开全部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精英父母的孩子表现平平,甚至很“聪明”父母的孩子却简直有些“笨”。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父母很困惑挫败甚至愤怒,他们会抱怨“这孩子到底随谁了啊?按说无论从遗传还是教育,我们家都应该没问题啊……”
我们这里暂且不去考虑生物学遗传学两个聪明人有多大生出笨孩子概率的问题,那肯定也是有的。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笨”的,往往是后天变“笨”的。
最近有个调查现实孩子自杀率最高的父母职业分别是教师、医护、公务员。而这几个都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从业人员不仅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而且比较重视子女。为什么他们的孩子自杀率会更高呢?
这当然会有非常复杂综合的原因,也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但是今天主要想谈一个重要的原因“知识的诅咒”现象。
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在1990年做了简单却影响深远的试验,并以此获得了博士学位。实验中她让参与者做一个小游戏。游戏参与者分成“敲击者”和“听众”两方。敲击者会拿到一张歌单,歌单上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歌)等。敲击者可以选择一首歌曲,然后通过敲击桌子把节奏敲给听众听。听众的任务是通过节奏来猜出歌曲。在听众猜歌曲名之前让参与者猜测听众猜对的正确率。
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中人们一共敲击出120首曲子的节奏,而被猜出的只有3首,占2.5%。而敲击者猜测的听众听出歌曲的准确率为50%,也就是说每两首歌会有一首被猜出。为什么敲击者预测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呢?
对敲击者来说,在敲击的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会不可避免的回响着敲击的曲子的旋律。但是对听众来说,他们听到的只是一串敲击声,就好像莫斯电码。因此敲击者很难想象出听众要猜出歌曲需要付出的努力,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曲子都猜不出是愚笨的。
这个试验生动的展示了“知识的诅咒”现象。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就会发现很难想像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就像是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会了然为什么“聪明”的父母会有“笨”孩子了。越是聪明的家长往往就拥有更多知识、经验和策略,也就越难理解孩子们所处的头脑一片空白的处境。他们会严重的低估孩子在学习那些在他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因此也就更加容易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而这时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会拿过接力棒持续起作用。孩子会把父母给予的评价内化,真的向着那个方向发展,他们会真的认为自己就是“笨”,而慢慢的他们也果然真的变“笨”了。
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学生未必是好老师的原因。我们会倾向于把自己了解的东西默认为常识,以至于很多背景知识甚至都被我们下意识的忽略掉了。就像我们现在走路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着怎么协调手脚以及身体的平衡。
曾经有个朋友困惑于孩子的数学成绩。这位朋友的父母帮他带孩子。平时是孩子的爷爷负责辅导功课。爷爷是大学数学系的教授,退休后为了教好孙女放弃了自己的其他业余爱好,一心扑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甚至专门总结整理了厚厚的教案和习题测,其详尽程度完全可以直接出书。可是遗憾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最差的。爷爷感到很沮丧,不理解为什么明明自己恨不得把每道题掰开揉碎的讲给孩子听,孩子还是学不好。朋友也很不解,问孩子,孩子只说爷爷太唠叨不想听。于是朋友抽空听了一下爷爷给孩子辅导的过程,发现爷爷的确讲的非常详细甚至会反复强调他认为的要点,但是讲授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是很难理解的。对于孩子来说,即听不懂爷爷在说什么,又觉得他总是翻来覆去的说差不多的内容,就会产生厌烦又抗拒的情绪,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少,也就更加学不进去了。后来朋友好不容易说服了父亲放弃亲自辅导,找了一个教小学生经验丰富而且很擅长调动孩子兴趣的老师,没多久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迅速提高了上去。
所以教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方面比如记忆想像思维表达的能力,更需要较强的元认知,即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的能力,还需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处于什么水平,能理解什么东西。
不止是教孩子,很多人在教长辈使用电子产品时,也会觉得他们学得太慢不能接受,其实排除老年人记忆力的确会差一点的因素,还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对我们来说使用电子产品很多年后很多操作都是习以为常,不会了解那些连鼠标都控制不好的人学习时需要面对的困难有多么巨大。
不止是“聪明”家长有困惑。普通甚至不那么聪明的家长们在陪写作业辅导功课的问题上也经常痛苦不已,小到着急上火,大至心脏搭桥。为什么平时母慈子孝,一些作业就鸡飞狗跳?为什么辅导功课的问题这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就是因为知识的诅咒。有人一语道破天机,为什么小学生的家长最容易为辅导作业着急上火?因为到中学家长也不会了呀!
所以当你再因为孩子太“笨”而苦恼时,不防冷静地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太“聪明”了呢?
佳鑫林林
高能答主

2022-04-03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98
采纳率:54%
帮助的人:327万
展开全部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精英父母的孩子表现平平,甚至很“聪明”父母的孩子却简直有些“笨”。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父母很困惑挫败甚至愤怒,他们会抱怨“这孩子到底随谁了啊?按说无论从遗传还是教育,我们家都应该没问题啊……”
我们这里暂且不去考虑生物学遗传学两个聪明人有多大生出笨孩子概率的问题,那肯定也是有的。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笨”的,往往是后天变“笨”的。
最近有个调查现实孩子自杀率最高的父母职业分别是教师、医护、公务员。而这几个都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从业人员不仅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而且比较重视子女。为什么他们的孩子自杀率会更高呢?
这当然会有非常复杂综合的原因,也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但是今天主要想谈一个重要的原因“知识的诅咒”现象。
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在1990年做了简单却影响深远的试验,并以此获得了博士学位。实验中她让参与者做一个小游戏。游戏参与者分成“敲击者”和“听众”两方。敲击者会拿到一张歌单,歌单上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歌)等。敲击者可以选择一首歌曲,然后通过敲击桌子把节奏敲给听众听。听众的任务是通过节奏来猜出歌曲。在听众猜歌曲名之前让参与者猜测听众猜对的正确率。
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中人们一共敲击出120首曲子的节奏,而被猜出的只有3首,占2.5%。而敲击者猜测的听众听出歌曲的准确率为50%,也就是说每两首歌会有一首被猜出。为什么敲击者预测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呢?
对敲击者来说,在敲击的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会不可避免的回响着敲击的曲子的旋律。但是对听众来说,他们听到的只是一串敲击声,就好像莫斯电码。因此敲击者很难想象出听众要猜出歌曲需要付出的努力,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曲子都猜不出是愚笨的。
这个试验生动的展示了“知识的诅咒”现象。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就会发现很难想像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就像是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会了然为什么“聪明”的父母会有“笨”孩子了。越是聪明的家长往往就拥有更多知识、经验和策略,也就越难理解孩子们所处的头脑一片空白的处境。他们会严重的低估孩子在学习那些在他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因此也就更加容易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而这时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会拿过接力棒持续起作用。孩子会把父母给予的评价内化,真的向着那个方向发展,他们会真的认为自己就是“笨”,而慢慢的他们也果然真的变“笨”了。
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学生未必是好老师的原因。我们会倾向于把自己了解的东西默认为常识,以至于很多背景知识甚至都被我们下意识的忽略掉了。就像我们现在走路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着怎么协调手脚以及身体的平衡。
曾经有个朋友困惑于孩子的数学成绩。这位朋友的父母帮他带孩子。平时是孩子的爷爷负责辅导功课。爷爷是大学数学系的教授,退休后为了教好孙女放弃了自己的其他业余爱好,一心扑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甚至专门总结整理了厚厚的教案和习题测,其详尽程度完全可以直接出书。可是遗憾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最差的。爷爷感到很沮丧,不理解为什么明明自己恨不得把每道题掰开揉碎的讲给孩子听,孩子还是学不好。朋友也很不解,问孩子,孩子只说爷爷太唠叨不想听。于是朋友抽空听了一下爷爷给孩子辅导的过程,发现爷爷的确讲的非常详细甚至会反复强调他认为的要点,但是讲授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是很难理解的。对于孩子来说,即听不懂爷爷在说什么,又觉得他总是翻来覆去的说差不多的内容,就会产生厌烦又抗拒的情绪,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少,也就更加学不进去了。后来朋友好不容易说服了父亲放弃亲自辅导,找了一个教小学生经验丰富而且很擅长调动孩子兴趣的老师,没多久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迅速提高了上去。
所以教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方面比如记忆想像思维表达的能力,更需要较强的元认知,即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的能力,还需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处于什么水平,能理解什么东西。
不止是教孩子,很多人在教长辈使用电子产品时,也会觉得他们学得太慢不能接受,其实排除老年人记忆力的确会差一点的因素,还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对我们来说使用电子产品很多年后很多操作都是习以为常,不会了解那些连鼠标都控制不好的人学习时需要面对的困难有多么巨大。
不止是“聪明”家长有困惑。普通甚至不那么聪明的家长们在陪写作业辅导功课的问题上也经常痛苦不已,小到着急上火,大至心脏搭桥。为什么平时母慈子孝,一些作业就鸡飞狗跳?为什么辅导功课的问题这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就是因为知识的诅咒。有人一语道破天机,为什么小学生的家长最容易为辅导作业着急上火?因为到中学家长也不会了呀!
所以当你再因为孩子太“笨”而苦恼时,不防冷静地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太“聪明”了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就不孤单
2020-01-28 · TA获得超过1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8
采纳率:12%
帮助的人:34.4万
展开全部
这个孩子的智力形成会有很多因素的 也行是怀孕的时候母亲没有注意营养 也可能是岁数太大了 孩子小时候经常生病 喝过药后会产生不好的副作用 对大脑也会有一定的损伤 假如孩子只是稍微反应有点慢 而不是特别笨那种 估计也有隔代遗传的可能性 反正只要是智力正常范围内的都可以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智力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一九九九9

2020-01-28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155万
展开全部
你好!这个不应该这么怀疑,是不是亲生的只能相信科学做亲子鉴定,从遗传学的观点上说,父母的基因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遗传给下一代,个体间总会有差异的,这应了民间那句俗话:“一母生九子,九子都个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kexiang12

2020-01-28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1843万
展开全部
聪明是相对的。嗯,有时候孩子也很聪明,只不过与你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父母很聪明。生孩子除了遗传含有变异。所以说孩子的聪明与是否亲生被没有多大关系。相信孩子。你要相信是自己亲生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