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2018-12-2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要拼命地充电,也要拼命地放电。
培根就曾说过:一个人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
生活中有不少人也经常在读书,甚至有的人读的书还很多。但是,有的人能做到活学活用,有的人则读了同没有读差不多,甚至还带来了害处。
从古到今,读书人之大忌就是: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人,虽然爱读书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尤其是在走入实际生活中,平时不注意接近现实,对书本之外的事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几乎要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读书人,肚子里的学问或者理论水平很不错,却拙于实际操作,不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找到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努力克服。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一味埋头读书而疏于与实际结合,只顾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神奇世界而不愿知道屋外都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便脱离了丰富火热的实际生活,而像一只蚕一样把自己紧紧地包裹了起来。
二是清高自傲,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总以精神贵族自居,而不愿与更多的普通人接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闭目塞听,孤陋寡闻,自以为是。
三是热衷清谈,却不善动手,所谓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就是说的这样一种情况。
作为读书人,要避免与实际脱离、不能致用的读书倾向,就要把学以致用作为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其实,做到学以致用并不难,如果能够从下列几方面去做,就会大致避免读书与实际脱节的倾向。
在广泛涉猎的同时,要经常注意读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要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视联系实际问题,要注意读那些现实性、指导性强的书籍,把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要经常跳出书外,同社会接触,了解大众的喜怒哀乐,掌握时代的脉搏动向,融知识于生活中。
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于现实生活的习惯,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或修正、补充和完善理论,使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效果。
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读书学习,是否紧扣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防止为读书而读书,以至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
现在在校就读的学生通常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细心操作;能模仿照做,而很少设计思路。一些学校甚至从来没有开设过实验课,还有相当一些学校,实验项目极少,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着实验说明“照方抓药”,根本没有机会自己设计方案。这充分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缺乏实践知识的能力,不能从知到做,学以致用。不难推断,如果不及时得以纠正,这样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其动手能力仍然是弱项。
事实上,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将是一事无成。新的学习观在谈到人才智商的时候,提出了智力新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在获得高智商、高能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离开了实践能力,书本知识也只能使人获得暂时的小聪明,很难帮助人成就大事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这一结果正好印证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倡议,学会做事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使他参加生产某种东西。”
21世纪是一个崇尚能力的社会,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多种才能。而培养多种才能的好方法,又往往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又恰恰是习惯和意识。只有具备了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大展身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只有那些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他的生活才会过得快乐、安全、自由。当具备了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以后,就会在生活中积极地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实践,以实践带动学习。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谁不希望成为时代的强者?既然有这样的美好愿望,不如及早行动起来,尽快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有知识又能够做事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