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孔隙类型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石岩-二叠系砂岩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成岩作用后,大量的原生孔隙几乎消失殆尽,同时形成了构成砂岩孔隙主体的次生孔隙。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研究区砂岩的孔隙划分为:原生粒间余孔、次生的粒间溶孔、颗粒溶孔、晶间微孔、超大孔隙及裂缝。
1.粒间余孔
上古生界砂岩原生余孔呈不规则状、多角状、孔隙周边干净,并常见自生石英在内。该类孔隙主要见于高成熟度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中,一般含量不多,约占孔隙的3%~5%。
2.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由方解石、白云石及隐晶粘土等易溶组分溶解形成。此类孔隙在成熟度较高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中较发育。
3.颗粒溶孔
颗粒溶孔是由长石、岩屑等易溶碎屑组分溶解而成。长石常沿解理缝溶解,形成网状、长条状方向性溶孔。
4.晶间微孔
晶间微孔常见于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此类岩类的孔隙常被结晶程度高、晶体粗大的高岭石等粘土矿充填,这些粘土矿物晶体之间发育了介于5~10m的微孔隙。
5.超大孔隙与裂缝
砂岩受到强烈的溶解作用,颗粒与填隙物同时被溶解掉,从而形成超大孔隙,其孔径一般1mm左右,常见的溶解组分是长石、岩屑等及其周围的碳酸盐胶结物。
碎屑颗粒被压碎后经碳酸盐充填而后溶解产生次生裂隙。裂缝的宽度一般为0.01~0.05mm,占孔隙的1%左右。
2024-08-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