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成因模式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成矿模式是使矿床得以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和矿质、矿液以及能量等来源的综合反映。牟乳区金矿床是多期多阶段复杂地质作用的产物,本节仅摘要加以概括。
一、晚太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与矿源层的形成
晚太古—元古代时期,牟乳地区的主要地质事件以镁铁质-中酸性火山喷溢和正常沉积复合交替为特征,同时伴有少量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侵入,形成现今具壳幔复杂组成的胶东群和荆山群。其原岩组合类型,与世界著名金矿所在地,加拿大安大略省、印度迈索尔邦和西澳卡尔古利等地的绿岩基本相似。由于含有较丰富的幔源物质,胶东群具有提供金的巨大潜力,荆山群大理岩层的存在,为后期地质事件中金的活化迁移起了重要作用,并在矿床中形成大量菱铁矿脉。荆山群中的磁铁石英岩则为矿床提供了部分铁质。
二、区域变质作用和金的初步富集
胶东群和荆山群形成后,因当时陆壳厚度较小,极易受地球内部热能的作用而发生区域变质。变质岩始态与终态金含量比较表明,区域变质过程可使部分金迁出转移,实现初步富集。
三、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的形成
胶东地处欧亚板块前缘,中生代深熔与断裂作用十分发育。胶东群和荆山群部分熔融并与熔融物质发生广泛的同化混染,形成广布全区的花岗岩类和不同程度的混染岩,同时使金等成矿物质进一步迁移。较晚期断裂构造在花岗岩中的出现,则成为岩浆期后热液排出和汇聚之地。
四、热液蚀变和矿化作用
热液沿断裂的活动使两侧岩石发生广泛蚀变。热液在早期为高能碱性氧化介质,可在岩石的显微裂隙中渗透交代,形成赤铁矿化含黑云二长花岗岩,金由Au0转化为 Au1+、Au3+,使大量成矿物质被带出。晚期热液向酸性还原介质转变,内能有所下降,围岩蚀变的性质发生变化(绢英岩化),规模减小。热液由碱性向酸性、由氧化向还原的转变点,便是金从氧化态向还原态转变而沉淀的起点。
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是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也是多期次的。每期成矿物质都大体遵循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方向演变。
2024-11-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