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背景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区内地层从太古宇至中、新生界出露齐全,海陆相兼具。主造山期前以海相沉积地层为主,火山作用强烈,各类火山岩发育。主造山期以后,主要为陆相地层。
太古宇—古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小秦岭、北秦岭、勉-略-宁地区及湘河、佛坪、汉南地区。
中、新元古界主要由活动型火山-沉积建造、稳定型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组成。活动型火山-沉积建造主体属大陆裂谷,局部发育为局限小洋盆及古火山岛弧环境,主要由三花石岩群、宽坪岩群、碧口岩群、熊耳岩群、西乡岩群和耀岭河岩组等地层单位组成; 稳定型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南秦岭、大巴山扬子板块,属震旦纪稳定盖层沉积,包括南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
下古生界主要由丹凤岩群、二郎坪群、草滩沟群和志留系组成。丹凤岩群分布于商丹结合带,以变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具类蛇绿岩套特点,主体属古火山岛弧环境产物,属该带铜、金矿产的含矿岩系。二郎坪群分布于商-丹带以北的北秦岭眉县—户县—商县一带,由下而上,由细碧角斑质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组成,反映裂陷盆地从活动型向稳定型转化。其中火山岩系具类蛇绿岩套特点,是多金属矿含矿岩系。志留系包括大贵坪组、梅子垭组、水洞沟岩组及白龙江群,主要分布于徽县—石泉—安康—旬阳一带。
上古生界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南秦岭北带的山阳—柞水一带及南秦岭南带的凤县—镇安—旬阳一带。南、北两带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地层单位划分及岩石组合不尽相同。北带(柞水—山阳地区)泥盆系位于商丹对接带以南、凤镇-山阳断裂以北,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牛耳川组、池沟组、青石垭组及上泥盆统桐峪寺组,总体以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属半深水—深水陆缘斜坡—外陆棚沉积建造,且有颗粒流沉积特征。其中,牛耳川组局部夹磁铁矿和黄铁矿层;青石垭组中部局部夹菱铁矿、多金属矿层,是Ag、Pb、Zn、Fe的重要含矿岩系; 桐峪寺组属周至马鞍桥金矿的含矿岩系。南带(凤县-旬阳)泥盆系位于太白磨房沟—柞水—山阳一线(凤镇-山阳断裂)以南的凤县、太白、镇安、旬阳广大地区,泥盆系出露完整,总体属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包括西岔河组、公馆组、石家沟组、大枫沟组、古道岭组、星红铺组、铁山组和九里坪组8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西岔河组局部夹含铜、银、金砂砾岩或砂岩,上部为板岩及碳酸盐岩,在山阳古墓沟、银厂沟一带,属砂岩型铜矿的含矿层位; 公馆组以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是公馆-青铜沟特大型汞、锑矿的容矿地层; 古道岭组以生物礁灰岩为特征,在凤-太矿集区,古道岭组顶部与星红铺组接触部位是铅锌、铜矿的重要含矿层位; 铁山组以碎屑岩层间碳酸盐岩为特征,在镇旬矿集区是铅、锌、黄铁矿的含矿层位。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南秦岭的镇安-山阳-旬阳的北部及汉南西乡、镇巴等地,以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仅柞水红岩寺、周至板房子等地的二峪河组具含煤建造,属滨海—潮坪相,具由海相转化为陆相的沉积特点。
中生界主要分布于西乡-镇巴扬子板块东部。其中,早、中三叠世均为海相沉积,晚三叠世中晚期转为陆相沉积;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为内陆湖盆沉积,次为山间断陷沉积。
秦岭造山带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发生变形和相应变质,形成不对称扇状强烈应变的变形变质带。总体上,秦岭造山带的变质作用分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埋深变质作用及断陷变质作用。各类变质作用为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动热-流体条件。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分布范围广泛,遍及整个陕西秦岭地区。受变质地层自太古宇至三叠系,包含了各种火山建造、火山沉积建造及陆源沉积建造。变质相从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影响下,形成变质热液(含混合岩化热液)矿床、变成矿床。原有的受变质矿床也得到进一步改造、富集。区内重要的变质矿床均与这一变质作用类型有关,总体上,变质作用对该区金属成矿作用有一定的贡献。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发育于南秦岭造山带与华南板块过渡带。受变质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泥质细碎屑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其次有新元古界火山-沉积建造(郧西群、西乡群)。该变质作用以构造应力为主,热流作用不明显。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变质岩石以面型构造发育为特点,变质程度最高达低绿片岩相。在此种变质作用影响下,原含矿地质体或原岩经变质作用改造,有用组分相对富集(如火山沉积赤铁矿),或使原岩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有用矿产,如泥质碎屑岩变为瓦板岩等。
埋深变质作用和断陷变质作用分布范围更窄,仅分布于局部地段,与其有关的变质成矿作用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十分类似。
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构造线多呈EW向展布,局部亦有NWW向及NEE向构造。区域内岩浆活动往往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上紧密相随,岩浆岩从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均有出露,时代跨度亦较大。构造、流体及岩相与金属矿产的形成、就位关系密切。带内火山岩自太古宙至新近纪均有发育,岩性以中酸性岩和基性岩为主,形成环境以海相为主。秦岭海相火山岩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多与沉积岩共生或伴生,并组成火山-沉积岩系; 在空间上,则主要形成于沉降阶段的活动构造带。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与成矿关系比较密切(王平安等,1998)。区内从太古宙至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按照时代和岩性统计,以中生代的中酸性岩类最为发育。尤其是不同时期、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十分发育,分布面积达4万多平方千米(卢欣祥,1999),其形成和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更具有其特定的成矿作用。
2019-07-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