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地质背景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义敦岛弧南端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产成矿区面积不足整个义敦岛弧范围的十分之一,在它的构造-岩浆发育过程中,受到周围地质体对它的强烈影响,特别是东部恰斯古陆和南部扬子准地台的盐源-丽江台褶带及过渡带的抵触,大大限制了如同岛弧中-北部发育较明显的阶段性和完善性,然而,正是这一局部的地壳发育历史的特殊性,造成了它与义敦岛弧中—北部成矿作用的较大差异。
该成矿区通常称之为中甸构造-岩浆岩区,东侧是以元古宇与下古生界较发育的恰斯古陆,西侧为乡城-格咱大断裂所限,南部和东南为扬子准地台。在该构造-岩浆岩区还发育与碰撞造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及陆内汇聚成矿作用。
本区总体为一复背斜,上三叠统曲嘎寺组构成复背斜的核部,由一系列轴向NW的次级可填图性褶皱组成,形态开阔对称,为IB型,具隔档式褶皱特点。乡城—格咱断裂是区内最主要的断裂构造,以它为界,西部为格咱弧后盆地,东侧则为主弧区。该断裂为SN—NNW走向,它的两侧均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变质砂岩、灰岩、板岩。两侧的岩浆活动发育极为不平衡,在西侧弧后盆地中,岩浆活动极弱,断裂东侧不论是火山岩,还是侵入岩均很发育,另外,东侧地层倒转,线性排列或断层三角面明显,断面东倾,为一逆断层。
区内构造置换强烈,板岩中形成密集的流劈理,板理S1上普遍见绢云母,还有少量雏晶黑云母,变质砂岩中形成稀疏的破劈理S1,面上无新生矿物,在构造作用强烈区,粘度较小的岩石中局部见褶劈理S2,面上也无新生矿物。板理和层理交角一般在5°~15°,向褶皱核部变大,一般在40°左右,最大达90°。
出露最老地层为中三叠统尼汝组,分布最广的地层为上三叠统,其中曲嘎寺组(T3g)主要分布在区域中—东部,图姆沟组(T3t)不仅分布最广、厚度也最大,喇嘛垭组(T3l)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
火山岩在主弧带极其发育,其中基性岩仅分布在曲嘎寺组,在图姆沟组以大量发育安山岩类为特征,仅有少量酸性岩类。
侵入岩的规模虽然都不大,但在岛弧发育的三大地壳活动地质历史中都有形成。在俯冲造山晚期形成了在义敦岛弧中非常特征的且和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关系密切的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类,它们的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和地层层位的控制,总体呈NNW—NW向分布于火山岩发育的曲嘎寺组和图姆沟组,特别是在后者中分布更为广泛。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花岗岩基本仅为燕山中—晚期产物,分布不广。在陆内汇聚阶段,侵入活动更弱,仅沿断裂带形成一些深源基性—碱性斑岩岩瘤。
然而,在本区不仅发育了和俯冲造山晚期超浅成玢岩-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而且还发育和碰撞造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钨-钼矿床,以及和陆内汇聚超浅成碱性斑岩有关的贵金属矿床,这在义敦岛弧其他地区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