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讨论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广西水资源已开始出现紧缺状况。广西地处亚热带,降雨充沛,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资源总量都是较丰富的,事实上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但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失调和取水工程不足,水源生态环境恶化、地表调蓄性能较差,而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开采利用率低,因此,存在较严重的农业干旱缺水问题。通过本次研究与示范,主要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岩溶干旱区面积大,水土资源的自然配置明显失调,同时土地资源开垦利用率远大于水资源利用率,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般不到10%,缺乏以水资源系统为统一考虑的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议进行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服务村屯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与农业信息系统相结合建立大尺度的农村水资源开发技术信息平台,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形成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2)本次研究示范选择3 种典型示范区,实际上,因岩溶地质基础、岩溶地理背景、岩溶水文与岩溶发育特征上的不同,岩溶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差异性又十分复杂,要提高全区的岩溶干旱区的防旱抗旱技术水平,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必须在现有综合技术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综合治旱技术,全面总结岩溶旱片治旱经验,编制岩溶区综合治旱技术导则,建立有广泛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原则是开源与节流并举,管理与保护同步。就开源而言,主要问题在于开发工程的资金投入、开发方式的技术经济适宜性、水土资源配置的协调性、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协同性,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服务农业意识,大力策划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利用,加大岩溶地下水开发力度,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和兴建必要的集雨、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与蓄水工程。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和水源林建设,以增加枯季径流,提高地表、地下水蓄水空间的调蓄能力。节流比开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实现与提高,需要农民群众建立节水生产的意识,掌握节水农业技术,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水是制约岩溶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节约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坚持“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向,是解决岩溶干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开展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为基层政府制定推广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普及旱地节水农业技术的“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规划,是实施科技兴桂的重要课题。
4)本课题研究,对于农业产地环境质量与农业产品安全的问题未进行专项研究,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岩溶区农业产地土壤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偏高,某些地区作物产品的重金属元素残留量也超过无公害食品质量要求,表明岩溶区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必须重视,为了满足各级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和我区扩大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规划的要求,开展岩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活化机制及其对旱地作物产品质量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观测与试验研究,探索岩溶地区农业产地环境土壤质量控制与农产品质量保障的理论方法,是十分迫切的农业基础应用科学课题。
5)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发生与发展始终是在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中进行的,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复杂多变,极端脆弱,致使岩溶生态系统受灾易损,难以修复。岩溶干旱区的水源生态建设需要更长的周期,在水源补给区,峰林、峰丛山地的森林植被恢复取决于农村能源利用和生物能源技术开发与普及,沼气推广受到现有民居占地格局的限制,许多农户没有开挖建造的条件,而节柴灶、秸秆气化炉的使用可以节省薪柴用量,但增加了农民生活成本,生物资源也未能循环利用。根据现有技术和国家发展规划,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该进行农村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规模化沼气能源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态和卫生环境的同时,建设集中的沼气能源供应和有机肥料供应系统。在水源径流汇水区,岩溶平原的土地垦殖率极高,开展田园化改造、改良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但是,现有的土地使用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阻碍着生态环境整体改造的规划与实施,就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来看,需要相当一个时期,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组织规模化农业产业,通过优化利用土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引进高效良种,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协调统一。本项目在此方面仅仅作了初步的研究与示范,积累一定的经验,但对于岩溶平原区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重建技术体系,需要持续的试验研究与技术示范。
6)岩溶石山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岩溶石山区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保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确定岩溶区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岩溶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合理利用岩溶区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加强岩溶区农业基础研究,加大农民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持续保持岩溶区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
7)相关研究表明,广西岩溶区部分江河和地下水源水质受到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如果水源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水质型缺水将会逐渐突显,加剧岩溶干旱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应尽快开展重点地区,如柳州、来宾、黎塘、贵港等地区城乡结合部的水质安全调查研究和污水资源化技术开发示范,提高工业、乡镇企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杜绝生活用水浪费,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8)综合治旱与地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互相依赖,一方面防旱抗旱能力的提升将促进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和农民生产投入的增加,又是加强落实或实施防旱抗旱措施的基础条件。按照岩溶干旱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存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在建立和完善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整理和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保障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等领域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宏观管理体系和法规政策体系的前提下,开展稳定持续的科学示范工作,有效提高岩溶干旱区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环境效益,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的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必须持之以恒的攻关方向。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