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如何恢复德国一战后陷入低迷的经济的?

 我来答
恶贴振3024
2017-12-28 · TA获得超过37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3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2.4万
展开全部
‍‍

希特勒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为重整国家经济,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汇来源,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为此,希特勒针锋相对的提出他的理论,“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所以他决定(以下4条是重点):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由于当时(现在也是)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之便如当心一剑。更严重的是,如果希特勒获得了成功,所有缺乏黄金的国家便会纷纷效尤,实行以货易货的方法,这样,不仅无人借债,黄金也失去了效力,利用它控制世界金融贸易便化为泡影。德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同时也启动了铁公鸡建设(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还有一些汽车生产线)经济转而繁荣,国力大为增强,失业人口从1933年的600万人减少到1936年的100万人。相对应的,1937年西方英美等国发生了新一轮经济危机。尤其是美国,1937年10月19日,证券市场崩溃,到11月,全国失业人口已达1100万人,另有部分失业人口550万人。而同期德国的经济却欣欣向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高速公路,这些改变了战后人类社会的发明,都是出现在那个时期。此时的德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神楼樱叶飘组111
2017-12-28 · TA获得超过5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7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72.8万
展开全部
‍‍

邱吉尔在回忆录第一卷的卷首就谈过德国战后复兴的问题,认为二战是“不必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一战战胜国做得最蠢的事就是向德国要求巨额赔款,但现代战争费用之巨是任何战败国也负担不起的,因此战胜国不得不进行经济援助,事实上,战胜国虽然没收了十亿镑的德国资产,却又给了德国十亿五千万镑以上的贷款,使得德国迅速复兴。尤其是美国大量援德(比如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德国在战后四面八方借钱,贪婪地吞食每一笔向他慷慨提供的信贷。而赔款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要么让出在国外的资产和外汇,要么利用美国的庞大贷款变戏法。英法政客为了选票,不敢向本国人民说清楚真相,仍然宣传“压榨德国”,逼德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招惹了德国人的仇恨,使他们并不感激于英法贷款和魏玛共和。邱吉尔认为要掠夺一个战败国,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把所需要的、可以搬走的东西运走,驱使战败国人民负担永久或暂时的劳役。”他说斯大林在二战结束就是这么做的。此外,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国家,且基本保持了领土完整(除了交给波兰入海口和划出莱茵非军事区,事实上这些正是后来大战导火索),而德国的人口与出生率具有优势,德意志地区教育水平高,这些事实保证了德国尽管战败,仍然拥有强大的经济恢复潜能。另外一战后战胜国另一大蠢事,就是解散了奥匈帝国,东南欧迅速分裂为一连串小国,结果是德国相对扩大,为德国后来和平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铺平道路。取消奥匈帝制,源自美国对帝制的厌恶,而劳合乔治为加抵制,导致了德奥两国的制度变更,事实上在德国,取消了德皇,同样留下了权力真空,使得议会民主制不能真正团结各方势力,反而各方势力分崩离析,兴登堡勉强维持,才有了纳粹的夺权。至于希特勒时代,准确说,他是通过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手段把德国管起来,纳粹的货币新改革,废除了黄金与股票交换,只进行货货交换,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大规模开拓福利,补贴工人。同时迫害犹太人,将犹太人财产没收补贴德国选民,换取支持。其他的兴建公共工程、军工复合体、大量军事订单刺激容克企业,就不多谈了。魏玛时代在经济大萧条下600多万人失业,通过国家社会主义的做法,确实做到了降低失业率,促进工业发展。然而事实上,纳粹所谓的辉煌,仍然是要得益于英法的避祸心理,尤其是法国经济低迷,政府得不到强力支持,同时生育率不高,人口不及德国三分之二,而每年达到服役线的德国青年比法国高出一倍,法国普遍害怕与德国再次大战,从而尽量避免外交冲突。一战后,英美两国热心的凿沉了自己的军舰,拆毁设备、裁剪军队,甚至强烈反对法国维持以普遍服役为基础的军队。法国在彭加勒政府时代,态度强硬,曾经为了逼迫德国履行赔款,出兵鲁尔,甚至希望扶持建立独立的莱茵兰,分裂德国,这招致英美强烈指责,也造成德国马克崩溃,中产阶级储蓄被一扫而光,人们开始追随国家社会主义。在1935年德国恢复普遍征兵制时,英法没有干预,第二年德军即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破坏了凡尔赛合约和洛迦诺公约,当时法国如果出兵阻止,实力必然压倒德国,德国内部的容克军事贵族阶层也曾私底下抱怨,如果法国出兵阻止,就能削弱希特勒在国内的声威,普鲁士军人团体就能够摆脱纳粹党的压制,接管德国政府。然而法国接受了希特勒关于此次占领“纯属象征性质”的说辞,甚至为希特勒提出签订二十五年互不侵犯条约感到高兴。欧洲又一次放过了扼杀希特勒的机会,此次莱茵事件后,希特勒在国内声威如日中天,再没有军人和政治家能够动摇他的地位了。而1936年后,德国空军力量开始超过英国,陆军开始追赶上法国。两年后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陆军一百多万),夺取了“欧洲的兵工厂”。英法与德国的力量彻底扭转。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峰佘无敌18070
2017-12-28 · TA获得超过3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59万
展开全部
‍‍

纳粹德国恢复经济的手段,最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恢复政府信用,用政府信用来代替当时非常需要的真金白银。30年代的货币是以金本位为主体,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勒索表面上是以货币结算,实质上要求德国交出相应数量的黄金为背书。但由于德国战败后丧失了殖民地和经济市场,加上黄金结算权掌握在英法手中,事实上等同于从金融上压制了德国重新崛起的速度。伪马政府的数次危机,表面上看都是经济通胀导致,背后都有政府财政信用物(也就是黄金)不足,也不敢挑战金本位制度的原因。纳粹上台后的经济政策就是规避了这种金融压迫。对内通过实现群众政治诉求来获得暂时的政府信用,使得政府可以在实际上没有信用物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基础建设(当然外来投资也很重要,但这需要一个稳定和强力的政府来保证,所以伪马政府做不到这一点),对外则通过记账贸易、甚至实物兑换等方式规避外汇的实际使用(外汇也需要黄金做背书)。等到德国经济走上正轨之后,已经没有人去介意德国马克背后有没有黄金了,此时支撑德国马克价值的,是德国的物资生产能力,以及一只随时准备进行战争的德军。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