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怎么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
合上一本《论语》,我再次被其中短小精悍的语句而震撼。书中教给我们怎么面对挫折,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其中甚至还包含着治国理政的思想。怪不得古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论语》一直是后世两千多年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书籍之一。而与《论语》并重的还有其他几本儒家经典,这些书统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用书。说到儒家,不得不提孔子。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被读书人尊称为圣人。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他师从多位大家又周游列国,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这就是儒家的开始。
东周末年,礼教崩坏,各大诸侯国纷纷自立。也许是因为即将处于乱世,各种学术派别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而这些学术教派被后人谓之为诸子百家,这个时代也被世人认为是思想启蒙的盛世。曾有人说西方的哲学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才形成系统、达到巅峰,而古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后人也难以企及的辉煌了。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思想上的碰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经历过春秋战国、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到了汉朝,诸子百家就渐渐的淡出了主流学说。取而代之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学,而天下的读书人也被统称为儒生。那么,为什么儒家能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达到万世独尊的地位呢?这背后的原因与朝廷统治者的利益有关,可以说中国保持了两千年的封建体制,背后的儒家学说功不可没。春秋战国时除儒家外,还有法家、农家、兵家、墨家等等。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就是依法家的理念来治国。在征战功伐、统一天下时法家的严刑律典不亚于最有战斗力的武器。但在天下太平、治国理政上,法家却过犹不及了。秦朝把法家韩非子的学说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也使天下人害怕秦朝的暴政,由此二代而亡也好似必然。
在刘邦建立大汉朝后,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思想开始在朝堂上争锋相对。为了稳定朝堂局势、统一天下人心,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位千古大帝之所以选择儒家作为国家学术正统,就在于儒家核心思想中有忠君、爱国的理念。事实上,儒家学术地位的确立不仅使汉朝在汉武帝时达到巅峰,更保住了汉朝数百年的基业。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那些世家大族之所以屹立不倒,背后关于儒家经典的解释和研读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们掌握了话语权,间接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人心,也因此而形成了一种国家都灭亡了而世家依旧是世家的现象。
除了国家和君主对儒家地位的尊崇外,自隋朝建立的科举制也是使儒家达到又一个巅峰的举措之一。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天下读书人不论出身都可以凭借参加科举而实现鲤鱼跃龙门。这进一步收拢了人心,而儒家的忠君思想也随着天下读书人而扩散到平民百姓中间。如此有利于朝廷稳定、国家繁荣、民心所向的学说怎么能不为历朝历代的皇帝心喜呢?孔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水涨船高,被称为至圣先师。而天下读书人也把孔子当做自己的老师,每每入学也少不了对他的祭拜。
在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周围的小国总遣人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而儒家的思想观点也随之走出国门。直到现在,世界对儒家文化圈范围的划分包括中国、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这充分显示了儒家对世界的影响力。而有的不了解儒家文化的外国人称儒家为儒教也就不是那么奇怪的事了,毕竟从人数和思想上来说儒家不亚于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宗教。
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会创新、要保持文化自信。对儒家学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否定它,要用创新的思想去重新解释它,让儒学重新散发活力。孔子学院的走出国门就是一个胜利,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努力学习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将来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而使中国文化真正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image.png
儒学的存亡关头—焚书坑儒
刘邦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布衣天子,手下的大臣也都是没什么文化修养的粗人。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这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大出洋相,有的拔剑击柱,有的高声喊叫,有的调戏宫中的女婢,可以说是不受拘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刘邦坐在宴会上席,看到群臣的洋相大为光火,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个人生闷气。这时沉寂已久的叔孙通抓住了这个机会,向刘邦兜售儒家的礼仪,改造秦朝的礼制来规范群臣的行为,达到上下尊卑有序的面貌。刘邦对儒生十分鄙视,但是又苦于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下令叔孙通制定礼制。叔孙通得到刘邦的许可后召集鲁国的大儒和诸多后进儒生一起改造秦朝的礼制,制定成功后加以排演,井然有序的礼制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得以在朝廷中推广开来。在一次全国性的大朝会中,各级官员和诸侯国王们井然有序的朝见让刘邦心中豪气冲天,刘邦说了一句肯定的话:“我今天才知道皇帝的尊贵啊!”
image.png
叔孙通率领儒生订立汉朝礼制
刘邦终于意识到儒家学说对稳定政权的重要性,在征讨英布叛乱回家的途中,前往鲁地用太牢礼祭祀孔子,开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此后儒学蓬勃发展,诸多大儒凭借着自己的记忆补全儒家的经典,儒学也逐渐从民间向中央渗透,在汉武帝时期正式取代黄老学说成为受统治阶级认可的主流文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此后逐渐形成以儒家为代表的王道和以法家为代表的霸道相互杂揉的统治思路,这就是被汉宣帝称之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后世虽然秉持着这一治国思路,但法家所代表的法吏逐渐式微,成为没有上升渠道的底层吏员,而儒家则垄断官位,一直到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