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5 · 每天多一点知道
我们都做过这样的事。你跑到楼上去拿钥匙,但是一到了卧室,却忘了自己是在找钥匙。你打开冰箱的门,手往中间的架子伸去,却发现到自己不记得了自己为什么要开冰箱。又或者,你在等待时机来打断朋友的话,却在自己开始说话的时候发现,我们迫切想要说出的话,已经从脑海里消失无踪了。我们问别人:“我刚才要说什么来着?”对方只会在心里吐槽:“我怎么知道?!”
这样的错误虽然令人尴尬,但它们也很常见。这个现象叫做“门口效应”,而它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思维组织的一些重要特征。理解门口效应,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明白,这样暂时性的的健忘不只是一个小麻烦(虽然它还是会让人懊恼)。
我们大脑的这种特征,用接下来这个故事来说明,也许再恰当不过了。一个女人遇见了三位在午餐时间休息的建筑工人。她向第一位问道:“你今天在做什么?”第一位感叹道:“我在反复地将一个该死的砖块摞在另一个砖块上。”她又向第二位问道:“你今天在做什么?”第二位简单地回答道:“我在建一道墙。”但是,第三位建筑工人被问及的时候,却非常自豪地回答道:“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你听到这则故事的时候,也许会以为它是在鼓励人们要顾及大局,但是,对你心里的心理学家来说,这则故事的道理是:若要成功作出任何行动,首先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思考。第三位建筑工人也许是最积极看待工作的人,但是所有人必须像第一位建筑工人一样,要先懂得如何成功地将一个砖块放在另一个砖块上,才能建一座大教堂。
我们过着日子的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会在这些层面之间互相转移:从我们的目标和抱负,到我们的计划和策略,直到最低的一层,就是我们的具体行动。当一切顺利的时候(往往是在熟悉的情况中),我们会继续专注在我们想要的事物上,而我们采取的做法似乎会随之而来。如果你是一名有经验的司机,你就会自动操作车挡、指示灯和方向盘,而你的注意力可能会集中在一些较特别的任务上,比如在车流中穿梭,或者跟你的乘客说话。当情况较特别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而暂时不去理会大局。因此,当车子来到一个麻烦的路口,或者引擎开始发出奇怪的声音的时候,驾驶员就会暂时停止说话。
我们的注意力在行动的各个层面之间上下转移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执行复杂的行为:我们能拼凑出一个合理的计划,跨越多个时刻,在多个地方,执行多个行动。
当我们的注意力在多个层面之间转移的时候,“门口效应”就会发生。这反映了我们的记忆对于环境的依赖;即便是涉及了自己即将要做的事,也是如此。
我们的大脑会将我们的目标组织成一套具有层次性的行动,但是,即使是走进一道门口这个简单动作,也能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计划。
我们来想象自己正在上楼拿钥匙,而我们一进入卧室,就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计划(钥匙!)很不幸地在实施策略(去卧房!)的过程中被遗忘了。也许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计划(准备出门!)的一部分,而这个更大的计划,也是一些规模越来越大的计划(去上班!、保住我的工作!、做个生产力高的、负责任的公民,等等)的一部分。每种规模都在某个时刻需要耗费一些注意力。
正当我们在这个复杂结构中穿梭着的时候,钥匙的需求浮现了,而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钥匙上面一段时间。这足以形成一个计划,就像一个杂技表演者把盘子顶在长杆上旋转一样。但是,我们的注意力紧接着却又转移到了下一个盘子上(这次,可能是走到卧房,或是纳闷谁又把衣服丢在楼梯上了,或是上班的时候该做什么事,或是我们在打造生活时所需要做的无数事物中的任何一个)。
不仅如此,旋转中的盘子有时候还可能会掉下来。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产生的关联,像一张张的网那么繁杂,而我们的记忆,包括我们对于自己目标的记忆,就镶嵌在这样的网里头。这可能是我们形成这些记忆的实体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回到童年时的家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泛起许多曾经遗忘过的回忆),也可能是精神环境(我们想起那件事的时候,脑子里刚好在思考着的其它事情)。
“门口效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同时改变了自己的实体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移到不同的房间,同时又思考着不同的事情。这个在慌忙之中想出的目标,可能只是我们试图在旋转的盘子当中的一个,而当环境改变的时候,这个目标就会被遗忘。
通过这个效应,我们能看到自己是如何协调复杂的动作的:我们会以动作配合计划,使我们(在大多时候)能够将正确的砖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从而建造我们生命中的大教堂。
译:搬那度|壹心理翻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