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章数学?
2020-06-1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数学符号的产生,为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提高了计算效率。古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数学符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只有用语言文字叙述,就像做一篇短文,难怪有人把它称为“文章数学”。
这种表达形式很不方便,严重阻碍了数学科学的发展。当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数学符号表达后,人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进行推理和计算,因而能更迅速地得到问题的解答或发现新的规律。其次,数学符号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初等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而其中主要的内容今天能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完,这里数学符号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例如,我们的祖先开始只有1、2少数几个数字的概念,而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能掌握几十个这样的数。分析原因,除了古今生活条件不同,人们的见识差别极大以外,主是由于今天已有一套完整的计数符号,人们容易掌握。第三、数学符号推动了深入的数学研究。我们研究数学概念和规律,不仅需要简明、确切地表达它们,而且对它们内部复杂的关系,需要深入地加以探讨,没有数学符号的帮助,进行这样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
加号曾经有好几种表示方式,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为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当时卖酒的商人为了知道酒桶里到底卖掉了多少酒,就用“-”表示。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又在里面添加了酒。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表示加号,“-”表示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像拉丁字母“X”,所以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被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号最初并不表示除,而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18世纪时,瑞士人哈纳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最先提到了除号,它的含义是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根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分成几份的意思。”至此,“÷”作为除号的身份才被正式承认。
16世纪时,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科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就从1540年开始用来表示等于。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17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立的。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由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所创造。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
最早用“”表示根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7世纪,笛卡尔在他的著作《几何学》一书中首先用了这种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表示两层意思:左边部分“√”是由拉丁字母“r”演变而来的,它表示“root”即“方根”的意思;右上部的一条横线,正如我们已经习惯的表示括号的意思,也就是对它所括的数求方根。正因为“”既表示方根,又表示括号,所以凡在运算中遇到“”,必须先作括号内的算式,然后再作其他运算。也就是说先要作根号运算。
简单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