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苛待士兵,毫不体恤将士疾苦,为何受军拥戴?
根据《汉书》《史记》等典籍的形容说,霍去病每次出征,都要带专用的厨子和美食,以至于士兵饿得东倒西歪,他的“专用美食”还多得吃不完。甚至行军路上,将士们人困马乏,却还是他兴致高涨,常叫士兵们摆开球场陪他踢球取乐,一场球累瘫一群人。这些来说他苛待士兵,不体恤将士疾苦。其实这只是断章取义的说法。霍去病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也有让士兵爱戴他的资格。最直接的,就是他能带领士兵打赢战争。
一、汉朝对匈奴政策的转变和军事变革
身为军人,霍去病赶上了一个特殊时代——汉朝对匈奴由之前的和亲政策转变成主动开战,在霍去病之前,他的舅舅卫青就因何匈奴开战扬名天下。而且,军事技术上也出现了很多进步,发达的养马业催动了骑兵的壮大,旧式的“步兵+战车”战术正在被淘汰。炒钢技术的普及与叠铸技术的推广,更让铁制兵器实现规模生产,大量淘汰青铜器装备。西汉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文物,已是清一色的铁器装备。一支钢铁包裹的全新汉军,正向骄横匈奴傲然亮剑。
但是,仅仅是武器升级还不足以让霍去病成功,他比别人进步的是观念的升级。那些打惯了防御战的老将们,思想还停留在当年“被动防御”的阶段。对匈奴人的“弓强马快”还是畏惧如虎,不敢主动进攻,“坐等”着匈奴人来袭,在战争中被匈奴牵着鼻子走。
但年轻的霍去病却看得比许多人更远,也更有自己的想法,霍去病却创造性的践行了新理念——发挥汉军装备与冲击力优势,深入匈奴腹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说卫青是“以战法革新破匈奴”,那么霍去病就是以理念革新破匈奴。论格局,年轻的他,早已强过同时代的“前辈”。
二、霍去病真有苛待士兵吗
霍去病十八岁那年的漠南之战,他以八百人深入匈奴腹地百里,“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两年后的河西之战,他以一万骑兵翻越焉支山祁连山,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打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二十二岁那年的漠北之战,他更是北进两千里,迎击以逸待劳的左贤王主力。然后以一场斩杀超过七万的胜仗,打出“封狼居胥”的辉煌。这样的恶仗,每一场都是千里奔袭,以寡敌众。自然环境的残酷考验,更是随时随地。倘若霍去病真是个“苛待士卒”的统帅,别说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恐怕部队早就哗变了。
也恰恰是那些对霍去病不少“恶评”的史料里,却也以寥寥几笔,点名了霍去病卓越的带兵能力。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扛住压力做决定。作战时连美食都要“讲究”的他,面对汉武帝送来的豪宅,却一声豪言婉拒回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
至于“霍去病踢球”这事儿。汉朝的踢球运动“蹴鞠”,发展到汉武帝年间时,早已从“民间娱乐”变成重要军事训练手段。正如汉代学者刘向所说“蹋鞠(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汉代“蹴鞠”不同于宋代花里胡哨的“踢法”,讲究的是力量对抗与团队配合,最能保持军队士气,“以利攻守之胜”。行军间隙踢场球?那是汉代军队的必修功课,这可不是霍去病为私欲去做的,恰恰相反,他把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融合到“蹴鞠”这项运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