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新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 我来答
小笑趣谈生活
2020-10-22 · 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善待生活
小笑趣谈生活
采纳数:6489 获赞数:6538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理解: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冬夏328
2020-10-22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36万
展开全部
昨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渟渟,一位3岁9个月,由他的父母带特意从山东烟台来北京看病的一个男孩子。主要是因为不说话。我刚刚见到他觉得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还同这位堂哥说,我家朗朗也是说话晚型的,你真的不用急,有些男孩子语言系统发育晚,很正常的。但晚上,细心地与这个孩子交流与玩耍后,觉得似乎和朗朗的情形不太一样。这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是:
走路时,下巴微翘,就像只高傲的小公鸡,目空一切的样子;
他的眼神是空的,表情有些凝滞;
他发出的声调没有语言的顿挫,有些直和单一;

两个孩子的细微差异让我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为什么在同一时期,其他孩子哇哇的表达,独有朗朗沉默,但我却从不为此焦虑。经常有人建议我去查原因,我却调侃地自我嘲解地说:不要紧的,余敏洪家孩子4岁时还不会说话呢,爱因斯坦9岁还说不完整呢。这一切都源于我一直从心底里的那一份坚定:
朗朗的父母是健康与正常的;孕育一直到生产都是正常的;
朗朗是个体格健康、心理健康、智力正常的孩子;
为他营造的生活环境也非常正常并充满欢乐的;

另外,他虽不讲话:
他发出的声调是丰富的,有抑扬顿挫;
他的确听的懂大人在说什么;
他表情、眼神、肢体语言是丰富的;
曾经不到1岁时,曾说过一些词语,例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兔兔等;
他始终表现的都是快乐的样子。

基于这些比对,自然得出了为什么我从来不为朗朗不讲话而忧虑的原因,朗朗的确是属于语言系统发育较晚的孩子,无需忧虑。而渟渟似乎在智力方面有点问题,很可能是智力的问题影响到了语言的发展,从而导致语言障碍。有了这种比对,让我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了更新的认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摆渡人灬度人
2020-10-22 · TA获得超过470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665万
展开全部
“发音系统”

“发音系统”这个概念,我未尝在任何一处看见,但在我个人认知内所有语言的发音知识皆可用此概念解释。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在下文会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1.1 简单认识“发音系统”

“发音系统”即一种语言中发音方式,在听过数种语言之后,我发现一种语言中所有的“音标”皆是以某种类似的模式发出,当你正确地以某种语言口头交流时,嘴巴便适应了这样的模式,由此形成所谓的“发音系统”

1.2 “发音系统”对语言(口语)的影响

正如1.1节中提到:当你正确地以某种语言口头交流时,嘴巴会适应这样的模式。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最熟悉的无疑是母语的发音系统,而这样的发音系统与你正学习的新语言发音系统无疑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这也存在不同的影响,以下为更为详细的说明:

在脑中提出这个概念后,我在英语的学习中总在尝试摆脱汉语的发音习惯,并且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起了作用。在一次英语的交流中,我被指出在说两种语言(汉 英)时听起来不一样,这便缘于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发音系统,两种发音系统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听觉感受。

不同语言之间发音系统虽定有差异,却也存在大小。不幸的是,在我听过的语言中,汉语与其他语言发音系统的差别最为巨大,我们生活中总会发现即使是非英语母语的外国人,讲着带浓重口音的英语听起来比我们也要“地道”的多,这造成了许多中国人英语讲得差的刻板印象。说实话,从某一些方面确实可以这样理解,但这不代表中国人对英语口语的学习能力差,只是因为汉语与英语发音系统间的巨大差异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外语学习者在发音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将母语的发音系统带到新的语言中。因此用母语的词汇去标注外语以便“发音”,是绝对的大忌。我在综艺节目中曾见过有人用“酱圃肉圃”来标注词组“jump rope”。但事实是:这个单词中 j 的发音和汉语中的 j 和 zh 都是不同的,um和汉语中 ang 也是不同,p音也存在差别,rope中的 r 不卷舌,o的发音也不同于汉语中的ou,但以个人经验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花上过多的时间来扣出每一个音的正确发音,在你适应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之后,正确发出某些音只是水到渠成。(注意:这并不代表适应了发音系统就不必再关注发音)回到主题,将母语的发音系统代入另一种语言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口音”,但我并不认同此种说法:口音也是建立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学一门新语言的发音时,抛去母语的发音系统,建立正确的发音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之间由于发音系统的不同,很难混在一起时做到正确的发音,若要让我在说中文时夹杂一个英文单词,我必定会被动地将其发成所谓的“中式口音”,这便缘于不同发音系统间的切换难以在瞬息间完成。由此可见,不同的发音系统应独立工作,而不是将其混在一起,这也是我不支持利用中文来教授英语的原因。

同样的语言中也包含着不同的发音系统,与上文不同的是,这些发音系统皆是正确的,也就形成了方言,将方言的发音系统带入正确的语言,也就有了口音。但与4同理,这几种完全正确的发音系统也难以混合工作。如:汉语中的不同方言,英语中的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等。

1.3 关于“发音系统”的个人建议

在我最为熟悉的两门语言——汉语和英语中,个人的主观感受是在用汉语发音时,舌头的运动幅度更小,说英语时舌头位置更靠前(英式英语要更加靠前)。但这并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感受,这可能缘于我的母语是汉语,说汉语的频率远远高于其它语言,这造成用于汉语发音系统的肌肉要比用于其它发音系统的肌肉发达得多。因此,在学习新的语言的过程中,寻找语言中独特的发音,让自己用于发音的肌肉得到锻炼尤为重要。

以下仍以我最熟悉的两门语言分别建议: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脱离汉语的发音系统,有条件时尽可能多地去开口,了解英语的发音系统,同时在听时更加关注其发音系统的细节,有意识地去总结。

对于身处中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言,无疑要占有更大的优势,语言环境以及能正确发音汉语的老师已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问题。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系统与其它语言皆有较大的区别,口音看似是必然的,这也造成许多老师即使听出有口音也不会去纠正。因此更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身边人发音问题,同时自我练习并进行比对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逻辑系统”

“逻辑系统”的概念,我同样未尝见过,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仅是为了辅助我的说明,在此不做赘述,,下文会有更详细的解释。

简单认识“逻辑系统”

在我的理解中,人们在语言交流时,是通过一个个句子表达心中想法的,而数个单词以一定顺序排列,形成词组,词组再以一定顺序排列,也就形成了句子。一种语言中如此的排列顺序往往存在共性,这便是所谓的“逻辑系统”。

“逻辑系统”对语言的影响

(注:以下的内容并不包括语法完全正确的书面用语,仅指日常用来交流的口头用语)

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逻辑系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最熟悉的无疑是母语的逻辑系统,而这与你正在学习的语言逻辑系统又存在这或大或小的差别,以下为更加详细的说明与体现:

在用一门并不熟悉的语言交流时,我们有时会感觉每个单词都明白,却不知道对方说的话是何意,或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便缘于我们母语的逻辑系统不同于这一门语言的逻辑系统,而且你对它不够熟悉。

外语学习者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将母语的逻辑系统代入这门新的语言,例如离我们最近的“Chinglish”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与之同理,外国人在学习中文时同样存在如此的问题,例如:你有了良好的表现,对方想要称赞”You are very clever.”,却说:“你是很聪明。”或是按更为正确的说法,说:“你是很聪明的。”无疑,这两者我们可以理解,甚至后者并不存在错误,但是我们总会感觉别扭,不如一句“你很聪明”来的自然,舒服。这便缘于英语的逻辑系统与汉语的不同,而对方在夸赞你时,将YOU ARE VERY CLEVER逐词翻译,就说出了“你 是 很 聪明/聪明的”这样的句子。这样说有些过于偏激,但我仍坚持认为这并不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像例子中的夸赞者,若是真的以那样的翻译方式逐词翻译拼凑成汉语的句子,那么他根本就不在说汉语,只是在使用汉语这门语言来说英语罢了。

2.3关于“逻辑系统”的个人建议

针对任何语言的学习,我都坚信一定——只有你真正的能够完全用一种语言思考,不需经过脑中的翻译处理便可以完全用这种语言说出心中的想法,才是掌握了这门语言。不论什么语言,若在日常的交流中仍然将母语的逻辑系统代入新的语言,在脑中逐词翻译后说出心中所想,既会费劲许多,又会使表达略微费解。因此,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尝试用它思考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以下仍以我最熟悉的两门语言分别建议:

针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尽量避免在英语交流时用汉语思考,日常的学习也要尝试养成的习惯。举个例子:看到单词 car,脑中出现的应该是它的图片,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而不是“汽车”。再举一例:我们看到一本书,却想不起来它用英文怎么说,思考的应是眼前的这个东西用英文怎么说,而不是“书”的英语单词是什么。即我们应将世界上的事物与学习的语言单词对应,而不是将这些事物与母语的词汇对应,再将母语的词汇和这门语言的词汇对应。但是,我并不反对依靠中文来理解英文单词,只是当你查到这个词用英文怎么说时,脑中有意去将这件东西与英文对应即可。不过,作为学生,我们仍不能丧失语言之间翻译转换的能力,这对我们的外语考试至关重要。

对于身处中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言,第一条的内容也同样适用,此外,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会带来一定的优势,应学会大胆与身边的人进行中文的交流,避免逐词翻译,同时兼顾发音,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提升汉语交流水平。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可以感受到形成相对正确的逻辑系统比形成相对正确的发音系统困难得多,在习惯于母语逻辑系统的情况下,适应另一门语言的逻辑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即便是没有明显成效也不必心急,应心态平和,不骄不躁,耐心学习,努力适应所学语言的逻辑系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