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与慈禧有关吗,若没有慈禧清朝的结局会有变化吗?
慈禧是晚清的实际掌权者,许多人说晚清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掌权时,的确做了许多事情加快了清朝的灭亡,但是导致清朝灭亡是许多综合因素影响的,而不是慈禧太后一个人导致的。
慈禧在咸丰二年嫁给了咸丰帝,后咸丰帝体弱多病,经常不能够处理政事,由于慈禧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饱览诗书,也写的一笔好字,当时生病的咸丰帝便经常让慈禧来代笔批阅奏章,之后还允许慈禧在政事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让慈禧对处理政事有了充足的经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咸丰帝带着众皇室人员逃到了热河,一年后,由于条件的艰苦和病情的加重,咸丰帝病逝。咸丰帝在临终前,已经选好了继承人就是同治帝,咸丰帝给了皇后和皇太子一人一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当时由于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并且当时的同治帝很小,所以印章便交由慈禧太后,而另外一个便是在慈安太后手中,当时两个太后都垂帘听政,而慈禧由于本身的地位比慈安要低,所以在掌权之初,慈禧一直在想办法让自己的地位与慈安太后平等,之后她的确也做到了。
在执政之初,慈禧对清朝还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的。刚执政的时候,慈禧太后在议政王的辅佐下,她开始整顿吏治,重用汉臣,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在这些汉族大臣和列强的支持下,慈禧太后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这些措施缓解了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得清王朝得到了暂时的稳定。此外,她还颁发了一系列的方针,慈禧太后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发展民用工业,这些举措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工商业得以发展。
1875年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年仅四岁的侄子为皇帝,年号为光绪,之后两宫再一次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驾崩,年仅四十五岁,历史上对于慈安太后的死法至今都没有确切的说法,有人说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但是这只是一些人的猜测。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开始掌握了朝中的全部大权,也就是独掌大权。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双方在战争上都有着胜利,但是慈禧太后却主张乘胜即收,之后便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这使得法国获得了不少好处。1894年,醇亲王因慈禧六十大寿要到,于是便仿照康熙、乾隆年间的惯例,为慈禧举办盛大的寿宴,但是当时正好遇上了甲午中日战争,朝廷要打仗,所以盛大的寿宴必须要裁减开支,这一下惹怒了慈禧太后,她坚持要举办盛大的寿宴,并且还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当时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而北洋水师又接连受创,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六十大寿,所以便希望赶快结束战争,甚至还赞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的形势十分紧张,当时朝中的大臣都劝说慈禧以国家大局为重,慈禧太后面对着重重压力,她最终放弃了大场面的寿宴,缩减了规模。
慈禧太后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还依旧享乐,这是慈禧的不对,没有以大局为重,在后来的政事上慈禧也做出了许多错事,导致了清王朝一定程度上了灭亡,但是清朝的灭亡不是由慈禧太后一个人决定的。
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清朝后期的皇帝造成的,并且王朝社会中的封建制度也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当时世界这个大环境已经是处在资本主义社会了,而清朝的封建制度俨然成为了一种落后的制度,所以清朝被淘汰是必然的。
清朝在许多政治政策上也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国与世界隔离了,虽然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清朝的统治有着防护作用,但是这却隔绝了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使得中国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停滞不前,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就像中国还是封建制度,而外国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一样。导致清王朝灭亡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像当时的鸦片,鸦片早期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被许多中国人吸食上了,并且由于鸦片的瘾性,使得许多人倾家荡产也要抽鸦片,并且因为吸食了鸦片而颓废,身体也逐渐不行,鸦片祸害了中国的许多人,导致了中国有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所以,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也不会转危为安,慈禧太后只是清朝灭亡的导火线,即便是没有慈禧,也会出现另外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