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的在清朝危难之时,花一千万两举办盛大寿宴吗?
祝寿也是清官中甚为重要的一个典礼活动。
清朝规定,皇帝生日为万寿节,皇后生日为千秋节,皇太后生日为圣寿节。每逢这些节日都要庆贺一番,其中皇帝的生日,特别是逢十岁的生日,要更加隆重地庆贺。
万寿节皇帝御殿受朝贺的仪式与元旦、冬至节日所不同的是,王公百官外国使臣还要贡献生日礼物,并禁止屠宰一切性物;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大臣都要按制穿蟒袍补服,称为“花衣期”。
清朝有三次大规模的祝寿活动不同寻常。
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玄烨过六十大寿。
当时,玄烨刚从霸州(今河北霸县)巡视水利工程回到北京西郊畅春园。万寿节前天,他从畅春园回紫禁城。据文献记载,十七日这一天。从畅春园到神武门,几十里的路上张灯结彩,架陈百戏,临时搭起的龙棚和戏台有二十多座,颁赐给臣民百姓的酒果有数千席。沿途不设戒备,让百姓们随便游观。以畅春园为起点,设大驾卤簿。有皇子、皇孙二十五人扶辇。玄烨一路乘坐敞篷凉辇,百姓们在道旁跪迎时都可以看到皇帝。另在全国各地,为了给圣祖祝寿,还分别举办了道场诵经,有的朝拜“名山”,高呼万岁;有的修庙,修行宫以示庆祝。
万寿节正日,在北京朝拜的除文武百官以外,还有从各地来的耆老百姓,从午门外一直排到天安门外。这次生日,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糜费,一方面也显示了当时的大清王朝确实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再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弘历过八旬大寿。
这年七月,先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庆典,全国各族首领、各国使臣都前往祝贺,然后高宗回到圆明园。八月十二日,从圆明园至西华门也是沿途点景,披红挂绿,“竟献歌舞,欢迎夹道,溢巷阗街”。万寿节当天,乾隆除受王公百官、各国使臣进表庆贺,妃嫔行庆贺礼外,还接受了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行的庆贺礼。真可谓五代同堂,异常欢乐。
关于这次万寿节群臣贡献的珍宝。当时朝鲜国前来祝寿的使臣柳得荣作了详细的记述:
“内有军机、内务府大臣,外而督抚、将军。竟献珎玩。玉如意最多。陈列殿阶,触目琳琅。小金佛一辇数十,覆以黄帕,抬入宫门。络绎不绝。无虑无趣。珊瑚树高可三尺,青玉叶、琥珀果为柑橘状。以金丝络之。晶光照人。不知何人所献……”
柳得荣所记述的文玩,如玉如意,金佛、琥珀柑等,现在还大量保存在故宫博物院。这次生日,标志了所谓康、雍、乾“盛世”的高峰,从此之后,大清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还有一次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
当时正值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朝鲜和中国之际,中日甲午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民族已濒于灭亡。但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顾民族灾难的深重,照旧把巨资耗费到个人祝寿享乐上。
早在两年前的十二月初二日,在她的旨意下就专门成立了祝寿筹备机构。寿辰之日,从颐和园到西华门,沿途设置彩棚,戏台等点景六十处。每处用白银三万多两。共计二百一十九万两。慈禧从颐和园回皇宫乘坐的特制金辇,造价为白银七万六千九百两。加上宫内装修、宴席、赏赐等各项开支,共耗费白银一千多万两。
如此巨大数目的银子从哪里筹措?
据史料记载,京城王公百官出银二十多万两。各省出银九十四万两。不够,又号召“捐献”。所谓捐献。实际上就是卖官。即根据所捐数目的多少封以官职。当时台湾的太仆寺正卿林维源,竟把海防经费五十万两善后经费五十万两。赈灾费二十万两。全部给了慈禧过生日。
这次生日,是晚清政治极度腐败的集中表现。当时的一首民谣讽刺道: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