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 我来答
亓锦归丹丹
2020-04-11 · TA获得超过10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离子学说”认为,细胞水平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有二: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
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
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②细胞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并不一样,如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
的通透性大,对na
的通透性则很小。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由于膜内外存在着k
浓度梯度,而且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
又有较大的通透性(k
通道开放),所以一部分k
便会顺着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即k
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a-,由于电荷异性相吸的作用,也应随k
外流,但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被阻止在膜的内表面,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它在膜外排斥k
外流,在膜内又牵制k
的外流,于是k
外流逐渐减少。当促使k
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k
外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抵抗力量相等时,k
的净外流停止,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主要是k
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l.去极化过程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对k
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
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当促使na
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
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
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
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2.复极化过程当细胞膜除极到峰值时,细胞膜的na
通道迅速关闭,而对k
的通透性增大,于是细胞内的k
便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可兴奋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总会有一部分na
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
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就激活了na
-k
依赖式atp酶即na
-k
泵,于是钠泵加速运转,将胞内多余的na
泵出胞外,同时把胞外增多的k
泵进胞内,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如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那么,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