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呢?
邬思道其实完全不必要跑路,但是如果不跑路,那么他的后半生就将失去自由,这是肯定的。很多人一定要认为,雍正即位之后,要杀了邬思道,这完全是阴谋论的结果,雍正也没有必要杀了邬思道。的确,邬思道在胤禛夺嫡的道路上出谋划策,掌握了很多所谓“阴谋为体”的把柄,但是只要他守口如瓶,善终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既然这样,邬思道为什么一定要跑路呢?
1.他无法面对过去。有哪些过去的事情他难以面对呢?第一件便是皇帝的狠毒。刑部冤狱案可能是邬思道对此有所体验的第一件事,当时胤禛在朝堂上已经接下了康熙的任务,但是经过邬思道的一番分析,胤禛显然听进耳了,夜晚却突然自残伤风,以此推却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让老八胤禩得到了一个“其心可诛”的评价。对自己如此狠毒的人,是干大事之人,但也是阴狠决绝之人。
第二件事便是坎儿高福之死,这件事让邬思道明白,只要有胤禛在,邬思道就仅仅只是一个俯首称臣的谋士,作不了任何主张,包括邬思道自己。他本想保下坎儿,但是最终却不能,要是硬要呆在皇宫,又如何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件事便是年秋月。想想邬思道一个瘸子,都好几十岁的人了,难得碰上一个对自己知心有爱的女人。虽然后来十三爷给她送了一个如月,但是谁又能舍弃那个日久生情的女子呢?可是,为了帮助胤禛荣登大宝,邬思道也只有忍痛割爱,还亲自做媒将年秋月许配给了胤禛为侧福晋。邬思道的内心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觉吗?他还能呆在皇宫或者雍王府?是个男人只怕也想一走了之吧。
之前邬思道面对的是王爷胤禛,将来可是皇帝胤禛,身份的变化便伴随着人生的变化。“与平常人交,共患难难,共享乐易;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邬思道早就看破了人情世故,他希望得到的是一片“世外桃源”,换做是我,也是这样。
2.邬思道只可以直,不可以曲。这是邬思道作为读书人的骨气和清高决定的,在原著中,邬思道是如何犯罪收监的写得很清楚,他在官场之上可能就注定是一个愤青而难以融入官场生态。还是刑部冤狱案,当时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建议后,没有立刻表态,邬思道便以为胤禛不听,打了铺盖卷儿就准备离开,还说:言不听计不从,留下何用?
态度倔强蛮横,依着他的这种脾气,胤禛当王爷的时候尚且可以融通,当了皇帝只怕就难以融通了。邬思道对此看得真切,所以在雍正回府邸的当晚,表达出自己的“三不可用”。按理说,只需要雍正一个大赦,邬思道便可入朝为官,可是,邬思道明白自的德行,知道入朝为官可能下场凄惨,原本只断了一条腿,说不定两条腿都得断,所以还是跑路的好。
3.邬思道掐准了雍正的穴位。兔死狗烹可能是很多皇帝继位之后的普遍动作,但是雍正皇帝却不行,因为他的大业或者说宝座和其他皇帝不同,是在九子夺嫡的情况下,“出乎预料”得到的。在朝还有天下第一党八爷党,西北罗布赞旦增还在叛乱之中,满朝的旧臣没有雍正的班底,人才匮乏,国库空虚,内忧外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杀谋臣是很危险的,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还会激起民愤,这也是我反对说雍正要杀邬思道阴谋论的基本事实。邬思道知道雍正还需要自己,但是又心存疑虑,所以搞出一个“半隐”,其目的就是还要躲在暗处,帮助雍正解决一些棘手的朝政大事,然后再“全隐”。后来的诺敏案,灯下黑都有邬思道的影子,这说明邬思道和雍正其实心里是相通的。直到雍正的大位坐稳,连黄河常年泛滥之灾也都解决了,邬思道于是远遁而安。
带着一个美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自由自在的在世外桃源安度余生,比之于软禁在深宫之中要好上千百倍,你说他逃是不逃?
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