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诸葛瞻、诸葛尚外,至少还有几个蜀二代、三代战死绵竹?
绵竹血战,是蜀汉与魏军的最后一战,蜀汉数万装备精良的御林军,同久经战阵的曹魏边军之战,最终的结果为蜀汉装备精良的御林军全军覆没,除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外,至少还有三个蜀二代三代战死,一共有包括诸葛瞻在内的五个蜀二代三代战死,被誉为“蜀汉最后的挽歌”,详情如下。
曹魏大路大军伐蜀,钟会包围汉、乐二城,并排除胡烈围攻阳安关。阳安关守将蒋舒开城投降,傅佥战死。钟会在夺取阳安关后,长驱直入,夺取汉中。姜维和廖化等人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一众久经战阵的蜀将,及蜀军主力均在剑阁,与曹魏伐蜀主将钟会的十余万主力部队对峙。
更曹魏伐蜀主将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在剑阁对峙,僵持不下。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于是另辟蹊径,带领两万精兵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崇山峻岭,陷江油,进入蜀汉腹地。蜀汉后主刘禅得到魏兵入侵的消息后,求助于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希望诸葛瞻力挽狂澜,击退邓艾大军,救成都军民于水火之中。
面对魏兵来袭,蜀汉二代的佼佼者诸葛瞻自然义不容辞,带领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及数万大军,去前线,抵御邓艾大军。诸葛瞻到达涪县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没有及时进兵。黄崇提出建议,迅速抢占险要地势,将敌人挡在外面,千万别让敌人进入成都平原,因为在平原之上,防御太难,变数很大。
诸葛瞻应该是第一次上战场,作战经验不足,不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对黄崇提出的建议犹豫不决,延误了战机。他没有进军涪城,而是退守绵竹,坐等魏兵来袭。
邓艾并不知道诸葛瞻的想法,夺取江油之后,长驱直入,派自己的儿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师纂攻打诸葛瞻的左翼。邓忠和师纂初战失利,对邓艾说道:“绵竹太坚固了,无法攻克。”邓艾听后大怒,想要将自己的儿子邓忠和师纂军法处置,最后还是众将士求情,才免了死罪,让他们继续攻打诸葛瞻,戴罪立功。
邓忠和师纂为了保住项上人头,拼命地攻打诸葛瞻部队。背水一战的魏兵这次击败了蜀军,诸葛瞻无奈退守绵竹。邓艾大军将绵竹包围,水泄不通,遣使一个使者给诸葛瞻送了一封信,想要诱降诸葛瞻。
他还做出了许诺给诸葛瞻“琅邪王”的承诺。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子,对蜀汉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被邓艾的花言动心。他大怒之下,斩杀邓艾使者,带兵出城,与魏军展开大
结果不言而喻,诸葛瞻寡不敌众,兵败战死。他的儿子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黄权之子黄崇也冲入魏军之中,力战而亡。绵竹血战,邓艾占领绵竹,蜀汉全军覆没。此后,成都无兵可守,无险可守,后主刘禅只能开城投降。《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绵竹血战,蜀汉损失
据以上统计,蜀汉出战的二代、三代将领,一共战死五人,分别为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已经归降曹魏的黄权之子黄崇、李恢侄儿羽林右部督李球。
公元234年,54岁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他的独子诸葛瞻年仅8岁。现在,诸葛瞻也仅仅36岁,战死在绵竹,更可怜的他的长子诸葛尚,年仅19岁,刚刚成年,便战死沙场。张飞的孙子张遵岁数应该也不大,同样战死沙场。
诸葛瞻出城大战魏军原因探析
有人认为,如果诸葛瞻面对邓艾大军,只要坚守绵竹就行,没必要主动出城大战邓艾,以至于战死沙场。实则不然,如果诸葛瞻困守孤城,邓艾完全可以分兵,一部分军队包围绵竹,另一部分军队杀奔成都。
成都的御林军大部分都被诸葛瞻带到绵竹,非常空虚,是挡不住如狼似虎的邓艾大军的。因此诸葛瞻主动出击,死而后已。他是为了保卫成都,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并不是一个孬种。
大家别再抱怨诸葛瞻主动出战,葬送蜀汉御林军了。因为蜀汉最后的挽歌:绵竹血战,诸葛瞻等蜀二代、三代们并没有给他们的父辈们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