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姓不婚始于中国西周初期,为何会有这种规定?你知道原因吗?
01、考虑到遗传基因的问题
实际上现在人都知道近亲结婚或者是同姓结婚的确实是不利于基因遗传的。然而在春秋时期,其实很多人对同姓结婚会造成后代畸形也已经有了一些认知。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同姓结婚的话,其实会对后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当时有这样子的规定也是考虑到基因遗传的问题,说白了,当时的统治者考虑到的还是人口质量的问题。
02、考虑到政治需求的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在当时其实人们已经知道,近亲繁殖对基因遗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近亲结婚或者是同姓性结婚会产生一些危害。除了这一点以外,当时之所以会禁止同姓性结婚,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异姓之邦的联姻,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去扩充统治者的势力了,所以说这个规定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03、当时的人们崇尚伦理道德
在古代人的眼中同姓其实就等于是血亲,而古代人是非常崇尚伦理道德的,对于这些古人来说,血亲之间结婚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有违常理。《白虎通·嫁娶》也称:“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本书当中,已经把同姓成婚称之为乱伦了。
当然了,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西周时期出现这样子的规定总归还是利大于弊。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古人们的智慧也是非常杰出的,有些问题他们似乎看的比我们还远,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够去低估古人的智慧,他们甚至要比我们现代人还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