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死时为什么大叫黛玉?

 我来答
小玖予学姐
高能答主

2022-03-13 · 每天都会分享动植物知识哦,多多评论,多多点赞
小玖予学姐
采纳数:3397 获赞数:146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从客观上来说,贾母临死前大喊黛玉,是影视创作的艺术加工,因为,即使我们阅读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也没有这样情节。

但从人性的角度,尤其从前八十回贾母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来看,在她临死前,想起林妹妹,却也在情理之中。

回顾《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会发现,在林妹妹身边,真正能够庇护她的,其实仅有贾母一人。

毕竟,贾宝玉对黛玉再好,但他却没有能力去庇护她。

林黛玉的母亲去世,贾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失去母亲可怜的外孙女。所以,她特意派去仆人船只,从扬州将她接进了贾府。

六岁的林妹妹,初来贾府,因为陌生而时时在意、步步留心;甚至于,因为怕闹出笑话,在吃饭后喝茶这样的小细节中,都会认真学着他人的模样。

夫越Zb

2022-03-11 · TA获得超过54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有朋友问:“贾母临死前为何大喊黛玉的名字?”其实如果按照前八十回埋下的伏笔,贾母死前不仅不会大喊黛玉名字,还颇感欣慰,因为她心心念念的宝黛婚约,终于订上了。

首先,无论在《红楼梦》原著抑或是各版电视剧中,贾母临死之前,是没有大喊过林黛玉的名字的。在现120回通行本中,贾母临终前,仅叫来几个人说了话,分别是贾宝玉、贾兰和王熙凤。续书者如此安排倒也符合常理,因为在前八十回,贾母最为看重呵护的晚辈,便是这几位了,此外还有一个外孙女林黛玉。这一点在第七十五回,贾母给晚辈赏赐菜品时就可见到。

可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断臂,现在120回通行本的后40回,并非原作者所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物的命运结局与前八十回的伏线背道而驰。譬如未来在荒郊野外纺绩的巧姐,竟然嫁给了周姓地主的儿子,对方还是个读书人;又譬如后来本该一身湽衣乞食的惜春,竟然只是在自家寺庙里出家,安逸得仍旧是个小姐;又有本该“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贾家,竟然出现了中兴,薛宝钗还怀了贾宝玉的遗腹子……

种种结局,与原作者的创作理念格格不入,这哪里是悲剧,分明就是一出欢喜剧。

那么,如果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情节发展,贾母之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至少对于外孙女林黛玉,她是不带有遗憾走的。

贾母死在黛玉之前

作为贾母“独疼之女”的女儿,林黛玉一进贾府,就被贾母捧在了手心,她的饮食起居超过了贾府三春,与宝玉看齐。

对于这位外孙女的未来,贾母是早有打算的,那就是将其与贾宝玉相配,因此才会在黛玉进府便安排两人同屋作寝,同桌吃饭。二人长到十几岁,相处得越发亲密,贾母却毫无让两人互防的意思,在与刘姥姥逛到潇湘馆时,因扫不见宝玉,贾母还特意问了旁人,这是在跟旁人暗示“宝玉可以自由出入这里”。

薛家住进贾府后,她为黛玉和宝玉的婚事感到了压力,尤其贾元春还参进了一脚,端午赐礼用意不言而喻,贾宝玉和林黛玉因此大闹一场,贾母难过到大哭:

“……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将两个未婚男女称为“冤家”,与“小两口”无异了。而贾母还说,自己到死也要为这对小冤家操心。而在这里,贾母似乎还放下了“谶语”,那就是自己将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前闭眼。

有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再看看紫鹃怎么说的。

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贾宝玉后,与林黛玉夜里谈心,说起黛玉的婚事无不感到忧心,她道:

“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如果说紫鹃只是说了自己的担忧,那林黛玉的诗句里,可就完全证实了这种结局。

在黛玉所作的《葬花吟》中,最叫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莫过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可我们知道,在做这首诗时,黛玉有贾母的爱护,过得是相当安全舒适的,就算有人想刁难她点,也得看贾母的面子。

所以,这种日子应该是在贾母去世后,如紫鹃所言,“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贾母死前,为林黛玉和贾宝玉订下了婚约

对于续书,最令红迷难以接受的便是关于“调包计”一节了,往日将黛玉视为明珠的贾母,突然态度大变,翻脸无情,跟王熙凤合谋起“调包计”这种事儿来,然而略谙《红楼梦》者一看,就知道这完全不符合贾母的作派:

其一,续书中称贾母为给病中的宝玉冲喜,然而早在紫鹃试玉时,整个贾府的人都知道没了林黛玉贾宝玉活不了,贾母怎么会糊涂到用薛宝钗去救贾宝玉?

其二,贾母一向看不上薛宝钗,不然此前只需点个头,“金玉良缘”便水到渠成,贾宝玉之所以迟迟没有定下婚约,是因为贾母一直在为两个玉儿操心,一直在和王夫人薛姨妈一党对抗。

而在这漫长的对抗中,贾母真的如愿为两个玉儿订下了婚约。何以见得?

在黛玉的《葬花吟》中,有一句: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香巢垒成,便是两人爱情有了归宿,谁知次年出现意外,另一人远去未归,另一人则开始被“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是什么意思呢?之前我们分析过,《红楼梦》的最后,贾母离世,贾宝玉卷入冯紫英等人的政治活动中,离开贾府外出避祸,林黛玉留在贾府被各种逼迫毁谤。

在此之前,贾母已经为他们争取到了婚约,只可惜后来因故被迫分离,这一分离便是生死永别。

除了《葬花吟》,在清人富察明义的诗作《题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和贾宝玉订婚。诗曰: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大意为葬花词为林黛玉的谶语,只是不知哪里再觅得佳人一缕魂香,甩掉那沉冗的疾病,再续“红丝”。

红丝,自古用于指婚约,所以林黛玉应是与贾宝玉有了婚约。

如此,贾母临终时,应是心满意足了,毕竟一生所操心的,便是两个冤家的事儿。这种结局才应了贾母“享福人”的身份啊。如果带有未了心愿去世,那还能叫“享福人”吗?贾母的一生是圆满的,这与众钗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这些青春女儿的结局才会显得越发悲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流觞红尘测
高能答主

2022-03-10 · 现在就比较佛系,看心情给自己放假
流觞红尘测
采纳数:4111 获赞数:2783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贾母死时大叫黛玉是因为心中有痛苦的,也有自责。

  • 贾母这一生也相当的不容易,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大喊着林黛玉的名字,说明心中是有痛苦的,也是有自责的,只不过没有任何人能够替她分担,只有自己扛下所有,这一点她心里是最清楚的。  

  • 贾母在府中有血缘关系最为亲密的女孩有两位,第一个是她娘家的内侄孙女史湘云,第二个就是贾敏的女儿,自己的亲外孙女林黛玉。  

  • 从原著来看贾母对待这两个女孩都是十分疼爱照顾的,尤其是对关系最近的林黛玉那更是疼爱有加。众所周知,林黛玉的身体较为虚弱,常年有病在身,而且性格还十分的清高孤傲,自理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贾母对她今后在家中的地位十分忧虑。

贾母结局

  • 贾母生于盛世,来到末世。续书中,为给宝玉冲喜,她与王夫人、凤姐合施掉包计,强使宝玉与薛宝钗结合,断送了宝黛爱情,扼杀了黛玉的生命。

  • 又亲身经历了贾府被抄的巨大变故,家败人散的惨痛遭遇使她伤心过甚,卧床不起,卒年八十三岁。整个贾家随之彻底败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热梗之家哇哈哈
2021-11-15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贾母在生前的时候是非常喜欢林黛玉的,她一直很想撮合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恋爱故事,只不过由于贾宝玉本人不争气,所以这段爱情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进展,而贾母在死之前之所以喊黛玉,主要是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的这个外孙女。

林黛玉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是对于长辈是非常尊重的,而且为人做事也算得上比较大方,在贾府住了这么长时间,每天朝夕相处的过程当中,贾母对于林黛玉简直是疼爱有加,而林黛玉逐渐也把贾母当成了自己的至亲之人。

在这种环境之下,贾母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肯定是林黛玉,因为贾母知道林黛玉这种性格是很难在之后的争权过程当中从容不迫挺过来的,所以贾母一直有些担心,希望可以让林黛玉赶快和贾宝玉澄清,这样就可以奠定林黛玉在贾府当中的地位,自己就算死了也能够闭得上眼睛。

虽说贾母在某些事情上对林黛玉的做法确实有些霸道,但是也不难看出贾母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林黛玉在考虑,因为林黛玉的性格就是不争不抢,这种性格终归有一天会吃亏的,贾母希望自己在死前能够为林黛玉积累更多的资本,让林黛玉可以在之后渡过难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云上雨裳
高能答主

2022-03-08 · 目之所及,星辰大海
云上雨裳
采纳数:5358 获赞数:2049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红楼梦》贾母死时大叫黛玉,是对自己生前没能保护好黛玉周全的悔恨体现,黛玉早逝是贾母内心永远的痛,到死都不能释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