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败给颜良,关羽能斩杀颜良,可为啥关羽却被徐晃击败?
颜良、徐晃和关羽之间的胜负循环,并非是三人武力高低的体现,而是有具体的原因。咱们可以通过原著来分析一下。颜良与徐晃的交战,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袁绍麾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首――颜良,率前部精兵十万来迎战曹军。双方在白马坡摆下战场。
看到颜良阵容整齐,兵强马壮,“操骇然”,派上宋宪出战。这个宋宪是当年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他上阵与颜良交手,不到三合,就被颜良挥刀斩杀。八健将的另一位魏续随即出战,要为宋宪报仇,结果不到一个回合,又被颜良刀劈马下。
连损二将,曹军阵中徐晃应声而出,抡大斧与颜良交锋。坚持了二十回合,“败归本阵”。
徐晃当年曾经硬撼许禇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居然被颜良迅速击败,曹军众人震惊,“诸将栗然”,没有谁再敢上阵迎战颜良了。当然,也包括许禇在内。以此分析,徐晃与颜良之间的武力值差距还是蛮大的。
我始终认为,如果单论单挑厮杀的武力,颜良是三国时代仅次于吕布和张飞的猛将,绝不可能低于关羽。但关羽是如何斩杀颜良的呢?咱们来看看原著对当时情形的描述。
书中说道,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关羽是居高临下冲下来的,骑的又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宝马――赤兔火龙驹,所以在速度上是占据优势的。注意,关羽是“倒提青龙刀”。大家想想,武将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倒提兵器呢?
对,通常是在败阵逃跑的时候,倒提着武器。比如说在襄樊之战中,庞德诈败而走,也是倒拖大刀。所以说,在颜良的思想中,是对面曹军中发生了内斗,有人败逃,向本方跑来。那颜良心中就会想,这是谁呢?等到关羽渐近,颜良看清楚了,那个人赤面长须,五绺长髯。
大家都知道,刘备此时就在袁绍那里,颜良在出兵之前,刘备很有可能与颜良交谈过,向他描述过关羽的情形和外貌特征。
颜良看到有人倒拖兵器而来,是个败阵的样子,又看到来人的相貌,猜出是关羽。于是就产生一个思维惯性:关羽在曹军中,他知道刘备在袁绍营中,要投奔过来,曹军阻拦,关羽与他们发生了打斗,冲出重围,向我方跑来。
于是,颜良被自己的推想所影响,就完全没有防备,而是“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没想到关羽动手了。颜良“措手不及”,而关羽露出来本来面目,“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所以说,颜良之死是个意外,死于他丰富的想当然。咱们再来看看徐晃与关羽之间的战斗,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六回中。
回目: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派徐晃来救援在樊城坚守的曹仁。徐晃选择从关平驻守的偃城方向做为突破口。两军摆开阵势,关平“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但战不三四合,偃城起火,关平不敢恋战,杀出包围圈。关羽亲自上阵与徐晃对战,而徐晃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先设法激怒关羽。
两人见面,徐晃先吹捧了几句,“……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突然脸色一变,又当众宣示“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关羽惊问原因,徐晃说:“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大家回忆一下,当年赤壁之战,关羽在华容道伏截曹军,曹操来求情,关羽曾经说:“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徐晃还记着当年的奇耻大辱,今天就拿“以私废公”四个字来嘲讽关羽。关羽勃然大怒,双方刀斧相加,战到一处。
原著中说,两人“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担心关羽有失,迅速下令鸣金收兵,可见关羽确实是抵挡不住徐晃的大斧,场面已经完全落于下风。而关羽当时的状态确实非常糟糕,绝不仅仅是“右臂少力”。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庞德曾经抬棺来战,关羽与其对阵,双方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而再战之时,庞德“诈作拖刀计”,反而悄悄拽出弓来,一箭射中了关羽左臂。关羽水淹七军后,挟胜势率兵包围了樊城,正在耀武扬威,而城头上的曹仁下令放箭,关羽猝不及防,“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这是一枝毒箭,引出了随后的刮骨疗毒。
所以说关羽不仅仅是“右臂少力”,实际上他两臂都有伤,而关羽是个力量型的猛将,对臂力的依赖性很大,而徐晃是个斧将,力量也不小,双方交锋,是硬碰硬的刀斧相磕,关羽两臂都有伤,根本就抵挡不住徐晃的攻势,所以就落在下风。
关羽当年曾经在土山一役中,击退过许禇和徐晃的联手夹攻。如果关羽未负伤的情况下,单挑击败徐晃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