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表现是什么? 10
国家草创之初,因迭经战乱,经济凋敝,民生困厄 ,因此丞相萧何力倡节俭。据记载,汉初,国家财政困难,就连汉高祖所乘的车驾,也无法配给纯一色的四匹马驾车;而有些功臣勋戚与王公大臣,只能乘牛车。
萧何在汉高祖的授意下,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严禁富豪做官为将、买卖、私蓄奴婢,各诸侯国的民事统一由中央朝廷管理,将大量的奴隶转为庶民,把实力强大、有社会影响力的前六国王侯贵胄之后裔强行迁入关中,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萧何所采取的“柔性”治国措施,都有利于西汉王朝的安定、统一,有利于百姓相对平和的生活愿景,对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夯实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刘邦画像
萧何临终前,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为相
汉高祖刘邦 病重时,担心自己身后皇权旁落,于是要萧何等大臣“白马盟誓” ,约定“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要求他们发誓说到做到,并做好了自己死后的重大人事安排。
刘邦薨逝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刘盈继续任用萧何为相辅佐他,但萧何春秋已高,精力日衰,有些力不从心了。
《史记》记载,公元前193年,萧何病重,卧床不起,惠帝刘盈亲自去探视他。看到萧何衰朽不堪的病容,刘盈忧心忡忡,于是试探性的问他由谁来接替丞相职务。
萧何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轻描淡写地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微臣呢”?
萧何有意不讲自己的意见,惠帝按捺不住,再问:“您看曹参如何”?
萧何心里有底了。他强撑虚弱的病体,下榻叩首道:“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陛下决断英明,已得到最合适的人选了,臣死而无憾)”。
不久,萧何病逝。史载,萧何一生谦逊,勤俭节约,身为丞相,购置田宅却总是选择别人瞧不上的僻静荒芜之地,且房舍简朴,没有高大森严的围墙隔绝外界,更没有美轮美奂的装饰。《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他曾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此话大意是:”如果后代贤良,可以学习效仿我节俭的美德;万一子孙不肖,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夺走这些陋宅薄田。
萧何像
曹参是谁?有何德何能?
曹参是谁?为何惠帝刘盈与丞相萧何都如此看好他?
《史记 ·曹相国世家》载:“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萧何与曹参早年都在沛县做官吏,曹参在监狱里作狱掾,萧何在县衙里作书吏(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他俩与时任泗水亭长(乡治保主任)的刘邦来往密切。萧何太了解曹参了。当初他俩在沛县拥戴刘邦为“沛公”并随他起兵反秦,大风大雨这么多年,南征北战,东伐西讨,曹参对刘邦忠心耿耿,立下无数战功。诛灭暴秦、削平群雄后,刘邦建汉称帝,立国七、八年以来,曹参又显露出他不凡的行政才能来。
萧何与曹参一起做秦小吏,后来又一起追随汉高祖,彼此关系密切,等到封侯赐爵、出相入将后,便有了隔阂,关系疏远了许多。萧何平日一向不服曹参之才能,但临死前以国事为重还是向惠帝举荐曹参接替他。
崇尚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史载,刘邦刚称帝时,就派曹参去长子齐王刘肥的封国做丞相,他采取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不折腾,与民生息。他任齐相九年,齐地安宁繁盛,民众安居乐业,他被感念其恩德的齐民称为贤相。
萧何去世的消息传到齐地,曹参立马吩咐手下打点行装,并说 :“吾将入相” 。 他对手下说“赶快整理行装,我要做丞相了”。
曹参准备赴京前,叮嘱接替他的齐相说:“齐地的狱政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谨慎从事,不要随便干预,多加掣肘”。
曹参像
新相有些不解,问:“治无大于此者乎(治理的工作难道没有比这更大的吗 )”?
曹参答:“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不是这样。狱政是要善恶并举,如果随意干扰,那奸人何处安置?所以我先提醒你这事)”。
一切沿用萧何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做任何变动,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啥也不干,当起了“甩手掌柜”
史载,曹参接任相国后,仍采取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治理国家,继续沿用萧丞相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不做任何更改。他挑选忠厚质朴、寡言少语的官吏担任丞相史,将那些善于词令、说话行文刻意晦涩深奥、追求虚名实利的官员一律辞退。他每日都畅饮美酒,喝得昏天黑地,从不谈朝政大事。有些大臣见他耽于美酒、荒废政事,有些着急,都想劝他,可不等他们开口,曹参总是以敬酒为名岔开话题,直到把对方灌醉了方才罢休,因此总找不到机会劝说,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另外,有官员犯了小错,他也一味地遮掩隐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加以惩治。
渐渐地,汉惠帝刘盈对曹参日日纵酒、不理政事的做法很不满意。史载,一日,惠帝对曹参之子、中大夫曹窑说:“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大意是:相国是不是轻视朕啊?你回家帮朕问问你父亲:高帝(刘邦)殡天了,新帝又那么年轻,天下大事都要依靠相国来打理。可相国您整日价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啊?
汉代砖画
曹窑回去与父亲唠嗑,找机会将刘盈的一席话对老爹说了。
不料曹参听后勃然大怒,用严厉的口气斥责儿子说:“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意思是“你赶快回宫里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哪轮得到你胡说八道”!言毕,曹参命左右执行家法,将曹窑打了两百鞭子。
萧规曹随,海晏河清
惠帝听说后,对曹参愈发不满。上朝时,他对曹参说:“与窑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你为何责打曹窑?是我指使他劝谏你的。
曹参急忙摘冠磕头谢罪道:“陛下觉得您比高祖更圣明吗(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刘盈答:“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我哪敢同先帝相比)”!
曹参接着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你看我和萧何比,谁更有能力)”。
刘盈答:“君似不及也(曹君似乎不如他)”。
曹参:“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曹参说:“陛下说的对。论才干,陛下不如先帝,臣又不如萧何。先帝同萧何平定天下,一切法令与规章制度都制定的很完备了,现在我们只需遵照过去的做法,万勿朝令夕改,保证不会有疏忽遗漏之处”。萧规曹随,一定会天下大治,海晏河清。
刘盈虽然并不完全赞同曹参的说法,但又找不出理由来否定他的见解,只好作罢并默许。
汉代壁画
不作为也能成为一代名相
在汉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年),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起着显著作用。丞相曹参沿袭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不作任何变更。受这种治国理念的影响,在西汉建立之初的头十五年内,朝廷很少大动干戈、兴动大役。
尤其是曹参为相的三年间,照着前任相国萧何留下的规章制度,对内帮助惠帝安定百姓,努力减轻税赋,奖励耕织,增加生产,对外结好匈奴,使汉王朝仓廪充实, 边境安宁,统治根基更加稳固了。曹参貌似整日饮酒作乐,无所作为,其实暗地里还是做足了功夫的,什么该管,什么该放,他了然于胸。
曹参为相期间,其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农抑商,大力鼓励民间开垦种植,发展农业生产。
二、编户齐民,鼓励各种生产活动,扩大朝廷税源。
三、从上至下,厉行节约,反对靡费。
四、轻徭薄赋,努力减轻民众负担。
五、对匈奴采取守势,用“和亲”之策羁縻之,停止战争与扩张行为。
这些政策大都是萧何制定的,曹参不过是保持了政策延续性而已。
可以说,没有萧规曹随,就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经萧何、曹参的接力,再经过文帝、景帝先后四十一年的无为而治,西汉王朝迎来了空前的盛世。彼时,人民负担轻,国家财政充裕,“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贯朽粟陈)”,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为此,司马迁点赞曹参道:“参为汉相国,清净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汉初统治接收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饱经战乱以后修养生息,减免科税,民众安居,人口快速增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