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的诗意是什么?

 我来答
热点那些事儿
高粉答主

2021-05-0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6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3、《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是一对白发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中心: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向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牧童》的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

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我爱学习112
高粉答主

2021-05-0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0万
展开全部

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3、《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是一对白发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中心: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向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牧童》的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

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我知晓哟

2021-05-07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20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从军行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的赏析:

1、《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3、《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乜若Ul
2023-03-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56
展开全部
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3、《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是一对白发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中心: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向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牧童》的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

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