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需要孩子的陪伴,可现如今,孩子陪伴父母常见吗?
在大多数父母的认知里,教育是正正经经给孩子传授知识,也是义正言辞给孩子立规矩。他们很少认同,陪伴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陪伴具有无穷的力量,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心灵,不能够为孩子提供服务,更不用说引领孩子成长。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是父母的借口,却有可能造成一辈子的遗憾。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相信为人父母都知道。但是有多少父母,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有很多父母放慢了脚步,他们不再追逐工作和生活,而是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因为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成长得太快,不能让他们的童年在孤单中度过。父母的想法值得鼓励和赞扬,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
多愁善感的孩子往往感情细腻、复杂,经常想得太多,而且顾虑太多。当孩子多愁善感时,父母首先要语气平和地安慰孩子,向孩子表示自己的感受和他是一致的。
与孩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与自己一起分担忧伤的。当然,父母要善于利用时机,以孩子伤感的事物作媒介,理智、科学地对他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较为冷静、恰当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陪伴,跟时间没有关系,只要足够用心,哪怕只是十分钟,于孩子而言都是一种幸福。可要是父母自顾自聊天、玩手机,或者总想着命令孩子做事,那么两个小时也是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