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真的在变暖吗?
展开全部
全球变暖(GlobalWarming)似乎是科学界的无可置疑的判断;但是全球变暖这个词儿已经从各国有关气候的政策文件里头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全球暖化真是一个科学上无可置疑的判断,它为什么又无影无踪了呢?这个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全球变暖也被称为是全球暖化,按官方定义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为温室效应而造成气候变化。那么温度上升它所造成的效应,被称为全球变暖效应。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有一个评估报告,它是这样说的,叫做人类影响“可能”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面的表述非常模糊。“一段时间中”指的是一个有限的时段,还是说这个时段到底多长?什么时候结束?还是不结束了?那如果是不结束,它就不是“一段时间”。那么人类影响“可能”造成全球暖化,这个表述就更加模糊了。因为在科学领域里,它另外意味着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人类活动影响可能也未必就造成全球暖化。
因为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那么如果说确定讲人类的活动就一定会造成全球暖化,那么只要人类还生存在地球上,这全球暖化不就成了永远不会终止的事,怎么会是一段时间呢?
所以从这种概念上的模糊里,说这个全球暖化的判断,可能不一定是有确定结论的,也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一种猜测。那么既然是猜测,就有可能猜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若干年来,全球暖化已经悄悄地被排除了,或者说被扔掉了。
因此很可能并不存在全球暖化,因为你只有部分区域暖化,就不是全球暖化。也就是说,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气候变热了。那么问题是地球上,什么时候不发生气温气候温度的变化呢?
如果按照全球暖化这个字面意义去理解,全球暖化就是地球所有地方无一例外地都不断地热下去,越来越热,再也不会变凉了。
经常会看到媒体报道说,这个自哪一哪一年以来到现在,平均的全球温度已经上升了一度了。那也有的就说,科学家说这个并没有科学根据。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讲的话呢,就是不知道当某个报道说这个平均上升多少度的时候,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支持?那么迄今为止,全球气候的表现,还有这个客观的数据,它有没有支持这个全球暖化的判断,特别是全球暖化的这个非常严重的结果的这样一个判断。
《华尔街日报》2018年7月15号刊登过一篇文章,它很好地解释了上面这个问题。《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三十年过去了,全球变暖的预言还站得住脚吗?》作者是PatMichaels和RyanMau。这篇文章是用比较通俗的表述,解释了全球暖化这个判断的错误所在。
文章指出最早提出全球变暖这个说法的是1988年6月23号,当时美国这个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是NASA的一个叫汉森的科学家。他观察到说,美国当天的室外温度达到华氏98度(摄氏36.7度),创下 历史 新高,那么他在向美国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作证的时候,他就把这段持续的高温,视为具有宇宙意义的气候事件。
汉森当时向参议员表示说,他有相当信心断定,温室效应与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份证词以及他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of Geophysical Research)这个杂志上的一篇相关的论文呢,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效应的关注,然后进一步引起了一个关于全球地球上的能源结构的这个全球大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当时汉森的证词里,提三种可能的情景,就是关于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一切如常,假如现在排放量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样的话,那么到2018年的时候,地球将变暖一度,是一摄氏度,这是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情景是,假如排放减少,现在的排放增长速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速度保持在1988年的水平,那么他认为这是最可能的,那么预测到2018年地球温度将升高0.7度。
第三种是汉森认为基本上不可能的情况,就是说,如果从2000年开始,排放量保持不变,那么气温会先上升零点几度,到2000年以后再趋于平稳。
汉森是1988年提出的上述假设情景,到2018年已经积累了30年的数据了,那么现在已经可以看看,到底他的三种可能,哪一种最接近现在,此时此刻的现实,就是30年以后的现实。那么最后的结果是,最接近他讲的不可能的那种情况,就是第三种。
实际上,地球上影响气温上升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气候现象,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洋流引起的。那么在2015到2016年引起了全球这个温度上升,但是除了那段时间以外,全球的地表温度从2000年以来,没有明显上升。
根据汉森的这个模型的评估啊,现在的地表温度,和2002年开始,如果当时二氧化碳就已经限制排放,那么限制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气总量,那么现在地表温度和他讲的限制之下的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真正限制太多,但是事实上和他讲的限制以后的结果也是一样。
汉森在2007年的一个 汽车 排放的这个听证当中,他说格陵兰地区大部分的冰将很快融化,未来一百年内,海平面要上升23英尺,就是上升7米。
那么按这个标准呢,美国东部各州都得被淹了。但是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格陵兰冰盖 历史 的研究,完全否定了他这个说法。因为格陵兰岛表面的冰每年夏天都会大面积融化。
也就是说,如果环境急剧变暖,冰层迅速消融,确实是可能的。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这个《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项研究结果,发现在未来6000年里,即使地球气温上升到人类所能承受的水平之上,就说37度是人体的体温,如果上升到40度50度,人可能就受不了了,哪怕到那种程度,格陵兰地区也只会有少量的冰永远消融。
在2016年汉森还有另外一项研究预测,台风会变强,事实上却没有变强。1970年以后的卫星数据完全没有显示出来,这个全球地表的温度会导致台风变强。当然啦,这个汉森还有一个说法说风暴在美国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多,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呢,如果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就GDP的百分比来衡量,每年美国风暴造成的损失数量并没有增加。那么还有美国龙卷风是不是越来越厉害?实际结果是也没有。相反是越来越少了。
《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的结论就是汉森做出了种种不靠谱的预测,那么文章最后点出了一点,就是说汉森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呢。文章解释说,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更精确的测量,就是估算气溶胶对缓解这个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效应所产生的作用。
气溶胶指的是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各种固体和液态的微颗粒,在中国也叫悬浮物。天空当中的云雾、尘埃、工业和运输上用的锅炉,还有各种发动机,没有烧干净的燃料,都会产生这样的所谓的气溶胶。采石场,石料加工、粮食加工也会产生这个东西。有两位学者尼克‧刘易斯(Nic Lewis)和裘蒂丝‧库里(Judith Curry),他们在《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用气溶胶数量对相关模型做出修正后,气候预测得出一个结论:即使不减排,全球气温也都差不多。
现在距汉森那篇轰动全球的那篇证词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他当初预测的地球快速升温并没有发生了。那么气候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该采用的是与观测的温度一致的更温和的预测。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最后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地球,也需要一个不温不火的政策。
本文只是外媒的一家之言,与常见的主流观点不同,也不代表本人观点,在这里只希望提供多一个角度来让大家全面思考全球气候问题。
全球变暖也被称为是全球暖化,按官方定义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为温室效应而造成气候变化。那么温度上升它所造成的效应,被称为全球变暖效应。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有一个评估报告,它是这样说的,叫做人类影响“可能”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面的表述非常模糊。“一段时间中”指的是一个有限的时段,还是说这个时段到底多长?什么时候结束?还是不结束了?那如果是不结束,它就不是“一段时间”。那么人类影响“可能”造成全球暖化,这个表述就更加模糊了。因为在科学领域里,它另外意味着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人类活动影响可能也未必就造成全球暖化。
因为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那么如果说确定讲人类的活动就一定会造成全球暖化,那么只要人类还生存在地球上,这全球暖化不就成了永远不会终止的事,怎么会是一段时间呢?
所以从这种概念上的模糊里,说这个全球暖化的判断,可能不一定是有确定结论的,也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一种猜测。那么既然是猜测,就有可能猜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若干年来,全球暖化已经悄悄地被排除了,或者说被扔掉了。
因此很可能并不存在全球暖化,因为你只有部分区域暖化,就不是全球暖化。也就是说,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气候变热了。那么问题是地球上,什么时候不发生气温气候温度的变化呢?
如果按照全球暖化这个字面意义去理解,全球暖化就是地球所有地方无一例外地都不断地热下去,越来越热,再也不会变凉了。
经常会看到媒体报道说,这个自哪一哪一年以来到现在,平均的全球温度已经上升了一度了。那也有的就说,科学家说这个并没有科学根据。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讲的话呢,就是不知道当某个报道说这个平均上升多少度的时候,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支持?那么迄今为止,全球气候的表现,还有这个客观的数据,它有没有支持这个全球暖化的判断,特别是全球暖化的这个非常严重的结果的这样一个判断。
《华尔街日报》2018年7月15号刊登过一篇文章,它很好地解释了上面这个问题。《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三十年过去了,全球变暖的预言还站得住脚吗?》作者是PatMichaels和RyanMau。这篇文章是用比较通俗的表述,解释了全球暖化这个判断的错误所在。
文章指出最早提出全球变暖这个说法的是1988年6月23号,当时美国这个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是NASA的一个叫汉森的科学家。他观察到说,美国当天的室外温度达到华氏98度(摄氏36.7度),创下 历史 新高,那么他在向美国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作证的时候,他就把这段持续的高温,视为具有宇宙意义的气候事件。
汉森当时向参议员表示说,他有相当信心断定,温室效应与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份证词以及他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of Geophysical Research)这个杂志上的一篇相关的论文呢,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效应的关注,然后进一步引起了一个关于全球地球上的能源结构的这个全球大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当时汉森的证词里,提三种可能的情景,就是关于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一切如常,假如现在排放量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样的话,那么到2018年的时候,地球将变暖一度,是一摄氏度,这是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情景是,假如排放减少,现在的排放增长速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速度保持在1988年的水平,那么他认为这是最可能的,那么预测到2018年地球温度将升高0.7度。
第三种是汉森认为基本上不可能的情况,就是说,如果从2000年开始,排放量保持不变,那么气温会先上升零点几度,到2000年以后再趋于平稳。
汉森是1988年提出的上述假设情景,到2018年已经积累了30年的数据了,那么现在已经可以看看,到底他的三种可能,哪一种最接近现在,此时此刻的现实,就是30年以后的现实。那么最后的结果是,最接近他讲的不可能的那种情况,就是第三种。
实际上,地球上影响气温上升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气候现象,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洋流引起的。那么在2015到2016年引起了全球这个温度上升,但是除了那段时间以外,全球的地表温度从2000年以来,没有明显上升。
根据汉森的这个模型的评估啊,现在的地表温度,和2002年开始,如果当时二氧化碳就已经限制排放,那么限制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气总量,那么现在地表温度和他讲的限制之下的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真正限制太多,但是事实上和他讲的限制以后的结果也是一样。
汉森在2007年的一个 汽车 排放的这个听证当中,他说格陵兰地区大部分的冰将很快融化,未来一百年内,海平面要上升23英尺,就是上升7米。
那么按这个标准呢,美国东部各州都得被淹了。但是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格陵兰冰盖 历史 的研究,完全否定了他这个说法。因为格陵兰岛表面的冰每年夏天都会大面积融化。
也就是说,如果环境急剧变暖,冰层迅速消融,确实是可能的。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这个《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项研究结果,发现在未来6000年里,即使地球气温上升到人类所能承受的水平之上,就说37度是人体的体温,如果上升到40度50度,人可能就受不了了,哪怕到那种程度,格陵兰地区也只会有少量的冰永远消融。
在2016年汉森还有另外一项研究预测,台风会变强,事实上却没有变强。1970年以后的卫星数据完全没有显示出来,这个全球地表的温度会导致台风变强。当然啦,这个汉森还有一个说法说风暴在美国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多,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呢,如果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就GDP的百分比来衡量,每年美国风暴造成的损失数量并没有增加。那么还有美国龙卷风是不是越来越厉害?实际结果是也没有。相反是越来越少了。
《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的结论就是汉森做出了种种不靠谱的预测,那么文章最后点出了一点,就是说汉森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呢。文章解释说,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更精确的测量,就是估算气溶胶对缓解这个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效应所产生的作用。
气溶胶指的是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各种固体和液态的微颗粒,在中国也叫悬浮物。天空当中的云雾、尘埃、工业和运输上用的锅炉,还有各种发动机,没有烧干净的燃料,都会产生这样的所谓的气溶胶。采石场,石料加工、粮食加工也会产生这个东西。有两位学者尼克‧刘易斯(Nic Lewis)和裘蒂丝‧库里(Judith Curry),他们在《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用气溶胶数量对相关模型做出修正后,气候预测得出一个结论:即使不减排,全球气温也都差不多。
现在距汉森那篇轰动全球的那篇证词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他当初预测的地球快速升温并没有发生了。那么气候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该采用的是与观测的温度一致的更温和的预测。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最后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地球,也需要一个不温不火的政策。
本文只是外媒的一家之言,与常见的主流观点不同,也不代表本人观点,在这里只希望提供多一个角度来让大家全面思考全球气候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