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关于虚实手法的诗句
2. 关于虚实的诗句
关于虚实手法的诗句 1.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这里稍微举个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2.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王昌龄《送魏二》、李清照《武陵春》、《念奴娇•井冈山》 这些诗你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对你有好处吗,采纳我吧。
3.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
这里稍微举个例子:
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
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
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4.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原发布者:kisslovelace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766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实相生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方式,虚实相生运用的好,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虚实相生”是国画的传统技法,因为这种技法运用的好,常常传达出淡远的神韵。但是“虚实相生”也是古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一、景为实、情为虚的虚实相生一首好的诗词自然是情景交融的,情景交融自然也就到达了虚实相生。诗词中“实”之描写,缘于生活的写实。人世沧桑,千古话别,江山更替,忧国伤时,壮志未酬,仕途坎坷……多少真情流笔端,万千思绪积心头,以“真”之描写,“实”之描摹,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一个真实的话别场景、一个真实的“乌衣巷口”……诗词中“虚”之描写,缘于
5.虚实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 (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 (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嘿嘿,以上是问题的答案,另附上课后题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ps: 好好学习吆,虽然有答案,但也只能是仅供参考,开动脑筋锻炼自身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是粉重要的~~ 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为春到人间,给人带来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春天美化了人间,使人感到活泼可爱,具有“美”的特征;把春天比作“青年”,因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使人充满活力,具有“力”的特征。这三个比喻句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
二、主旨及整体把握 主旨:《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
6.用"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3、《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4、《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e799bee5baa631333431346331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关于虚实的诗句 1.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体分析: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关于虚实的诗句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3.书愤虚实诗句
书愤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4.古诗中的虚实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何谓虚?即 空虚 ,空无所有;何谓实?即 真实 ,实在。
吴乔 从传统的 表现手法 “赋、比、兴”去辨析古诗抄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 活句 ,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知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如 毛泽东 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道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记得采纳哦亲,祝学习进步
5.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这里稍微举个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2. 关于虚实的诗句
关于虚实手法的诗句 1.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这里稍微举个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2.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毛泽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王昌龄《送魏二》、李清照《武陵春》、《念奴娇•井冈山》 这些诗你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对你有好处吗,采纳我吧。
3.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
这里稍微举个例子:
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
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
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4.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原发布者:kisslovelace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766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实相生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方式,虚实相生运用的好,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虚实相生”是国画的传统技法,因为这种技法运用的好,常常传达出淡远的神韵。但是“虚实相生”也是古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一、景为实、情为虚的虚实相生一首好的诗词自然是情景交融的,情景交融自然也就到达了虚实相生。诗词中“实”之描写,缘于生活的写实。人世沧桑,千古话别,江山更替,忧国伤时,壮志未酬,仕途坎坷……多少真情流笔端,万千思绪积心头,以“真”之描写,“实”之描摹,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一个真实的话别场景、一个真实的“乌衣巷口”……诗词中“虚”之描写,缘于
5.虚实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 (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 (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嘿嘿,以上是问题的答案,另附上课后题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ps: 好好学习吆,虽然有答案,但也只能是仅供参考,开动脑筋锻炼自身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是粉重要的~~ 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为春到人间,给人带来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春天美化了人间,使人感到活泼可爱,具有“美”的特征;把春天比作“青年”,因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使人充满活力,具有“力”的特征。这三个比喻句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
二、主旨及整体把握 主旨:《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
6.用"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3、《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4、《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e799bee5baa631333431346331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关于虚实的诗句 1.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体分析: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关于虚实的诗句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3.书愤虚实诗句
书愤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4.古诗中的虚实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何谓虚?即 空虚 ,空无所有;何谓实?即 真实 ,实在。
吴乔 从传统的 表现手法 “赋、比、兴”去辨析古诗抄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 活句 ,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知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如 毛泽东 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道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记得采纳哦亲,祝学习进步
5.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
这个有很多,“实”即眼前所见之景,“虚”即想象、联想产物,主客易位(想象对方),写梦等等都是“虚”的表现.这里稍微举个例子:很熟悉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作者想象家里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与现实中“在异乡”,“为异客”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展现思家之情.再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这种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为之思”,使情感抒发地更含蓄,曲折,动人.再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是高考中的一题,就是问后两句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象友人孤身一人在湘水之上辗转反侧,愁听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关切更为深远,动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