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最终战胜墨家成为显学,流传千年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儒家的思想
1:“百家争鸣”本是春秋战国时期自由思想的结晶,也是周王朝崛起、诸侯国欲成为实际控制人的结果。孔子是第一个将儒家思想系统化的人,但不能说孔子以前没有儒家思想。周为统一天下而制定的“周礼”,实质上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无规无方”。其“仁、义、礼、智、信”和“忠、孝、爱、谊、礼”的宗旨是倡导人们在一定的框架内生活,这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同理的。历代统治者都需要儒家思想来治国,这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永不言弃的原因。
2:周王朝衰败以后,各诸侯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精神层面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就此诞生,但是,注意“但是”后面的内容。但是,百家争鸣不等于乱而无序,它是有主次之分的,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墨家、还有兵家都是以儒家为主线,因为各诸侯国的领导者还是要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绅士,言行一致,细雨绵绵,润物无声。墨子和它完全不同。他勇敢坚强,有一颗侠义的心。更难得的是,墨子是一位逻辑大师,他深厚的逻辑素养使他能够雄辩地说话。在与儒学的对峙中,墨子不是通过武术,而是通过辩论的力量驳斥儒学。因此,墨家是儒家最大的反对者,墨子也成为孔子最有力的挑战者。
4:墨子推崇人的强力作用,反对儒家的命定理论,针对命运问题,与儒家弟子公孟子展开了一场辩论。公孟子的观点是,人的贫富贵贱都是命中注定的,人的努力毫无用处,但人还是要学习。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孔子虽然承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仍然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墨子说,“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豫命人包而去其冠焉”,意思是说,你叫人努力,却坚持一切命中注定,这与叫人包住头发同时又把包头发的帽子拿掉一样,都是错误的。公孟子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