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来自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来自……
提到教育,相信是父母们的共同焦虑: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焦虑孩子学习不主动,一辅导作业就上火,孩子一打游戏就停不下来……
面对这些现象和困扰,作为父母,我们很难做到不焦虑,不困扰,不纠结。
曾经我也一样,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育儿的一些理念和经验,分享给正在看文的你,希望能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我们经常感叹,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爱阅读、喜欢运动,样样优秀。自家孩子呢?为啥这么不懂事,做事磨叽,学习不好……乃至报了很多补习班,学习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那么,这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先来看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中国?芬兰?还是犹太人? 最好的教育,其实都在我们的家庭教育 。
去年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到:“科学的教育观,是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 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
简单来说,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身教言传,给孩子树立榜样 。我们都听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不仅体现在长相上,更多的是对父母点滴言行、动作的模仿和重复。
育儿路上,我们总想着各种法子,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培训机构,却放弃了自己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义务和权利,忽略了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手家长和普通家长的区别就在于, 是否无条件接受孩子,爱孩子,是否着眼于孩子未来能力的培养 。
家长有规划,孩子有未来! 孩子的未来,从更优秀的家庭教育起步。
我当过兵,从事过媒体行业,做过公务员,现在是一名亲子拓展咨询师,10岁男孩的宝爸。育儿路上,一直不停的探索和实践,一路感受着孩子小宇宙带给的洗礼。
孩子小的时候,我困扰于: 性格内向的孩子,如何才能变得强大?
我当时的育儿观是放养式教育,尽量带孩子去感受家庭、社会以及大自然的一切,让孩子自己利用五感,去建立和外界的连接。
这张照片是儿子2岁那阵儿。吃的是啥呢?新疆的大馕饼。在家各种玩,美食,游戏,感知这外界的点滴。
这张照片是带他去一个小河边,他当时特别好奇这水的流动,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他用手、用耳朵去感知。
这张照片是带他去感受滑雪乐趣。虽然他小时候性格特别内向,但可以看得出来,很享受玩雪的乐趣。
后来上幼儿园了,看孩子的表情就可以感知,他在陌生环境下融入的非常慢。有意思的一件事儿是,小班第二学期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今天特别开心,我问老师为啥,老师说你们家儿子终于跟我打招呼了。
要知道,之前因为儿子内向,虽然老师、同学都相互聊天,但儿子一直没能跨出这一步。跨出这一步,用了半学期多,很多人认为很长,我却认为已经很短了。
6岁多前,我们放养式育儿的同时,也承担着外界的很多压力。
比如说的孩子礼仪教育。很多人都认为,见到自己的陌生朋友,应该让孩子主动打招呼,但我们家的呢,小时候就一直没有这样,所以也被我们同事认为,很高冷的小帅哥。
其实,我们内心很清楚,他这个阶段的过程,跟我们小时候一模一样。因为我跟他妈妈就一直很内向,进入大学后才逐步敞开心扉,变得外向起来。
身为父母,我们深切感受到, 孩子这6年多的突破,可以说跨越了我们30多年的成长 ,这让我们感觉到很震惊,很骄傲,打心底里佩服儿子,在这其间的成长和突破。
进入小学后,因为工作忙碌,对孩子的陪伴就特别少。特别是,刚进入小学时,明知道孩子会有一个心理准备期和过渡期,每每见到孩子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新学校带给的压力和不适,可仅因为工作忙这些所谓的借口,就疏忽了对于孩子的关注和陪伴。
很多时候,孩子独自面对着陌生同学、老师,慢慢去适应着新环境。所以,我俩的关系越来越僵化,孩子也没了之前的开朗和活泼。
我的内心也很清楚,这样的状况需要改变,但一直却没找到好的应对方法。直到2017年年初的一次亲子旅行,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行动方向。
这张照片是17年年初,我们参加版纳的亲子冬令营。虽然就7天的旅程,在与各地小伙伴融入的过程中,儿子逐步的去敞开心扉,感受着团队的交往和活动的精彩。
这也让我,看到了这种平台和环境,带给孩子成长的不可替代性。于是回来后就选择了,从体制内辞职到上海创业。
就想着,这短暂的一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环境,去陪伴儿子,带他看到更大的世界。就这样,从上海创业一年多,再回到新疆,一直在做与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相关的事儿。
无论是冬夏令营,周末亲子营,还是研学活动,我走到哪里,都把儿子带到哪里,让他在跟其他小伙伴的团队活动中, 去体验人际交往,去感知外界周遭,去真实场景体验带给的成长。
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找回了自信,变得开朗活泼,也更加懂事儿。比如在团队活动中,经历了很多次活动,才主动第一次举手说,自己要当队长。
活动当晚,他跟我分享说,第一次当队长,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原本以为的挑战,自己真正去做了,才发现想的时候,都是问题。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都是纸老虎嘛。
这张照片,是我们去年的夏令营,他主动登台唱歌,自信展现自己。那一刻,感动的我两眼湿润。要知道,对于一个从小特别内向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内心特佩服儿子,也更加的笃定, 体验式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做中学,从学中悟,从悟中改变,寓教于乐 ,这就是体验式教育带给的成长吧。
再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跟孩子的交流也很多,也感觉到新的烦恼,孩子的成长这么快,而我们父母的步伐,有时候经常跟不上。一旦跟不上,就会造成很多沟通的卡点,引导的矛盾。
都说,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育儿助己,也发现了我们自身的很多盲点。
你不去细心观察,不会发现孩子的小宇宙有多强大。而这关键的前提是,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去经历。
这张照片是他前年过生日,为了这场生日会,他自个筹备了快半年。生日会当天,半下午的时间,小伙伴们从室外游戏,到室内交流,都玩的特别嗨。这让我看到了, 孩子们本身有多么渴望经历,渴望被看见,渴望成长的事实。
这张照片是他参加克拉玛依的3天2晚研学活动。在这陶艺馆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块玩陶土,做造型,再分享,创意,行动,表达,完成沉浸其中, 颠覆了随行的父母,也顺道发现了孩子们的小宇宙,简直不要太强大 。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来源于父母自身。比如,我们给孩子的轻易承诺,最后失言找借口,其实这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但我们并不以为然。
再后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 我们父母要改变1%的话,其实孩子真的会成长99%。
这张照片,带儿子参加一天的城市生存训练营。给孩子们1块钱,让他们去搞定交通、午餐,还要给爸妈买礼物。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都体验到了社会的冷暖、人间的真相。
分享环节,儿子说,还好没有跟我一组,因为我这一组的小伙伴们,跟着我一块儿啃馍馍,而他们呢?中午吃了大餐。现场很多小伙伴都笑了,我也享受着这坑爹的乐趣。
回到生活日常, 我们父母太容易把自己的面子、威严,看的太重。如果我们试着放低一些,反而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
如果你觉得育儿痛苦,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修正。
罗胖2019跨年演讲提及,全球教育工作者都在焦虑一个问题, 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 用沈老师的话说,就是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比如说,小学里的考试题,都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想增加一个节日,增加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想减少一个节日,减少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
拆开来看,以前,我们的教育大都是按领域来划分的。比如,我们常听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呢?任何一门学科的考核,都是按照真实世界的挑战场景和模型来开展的。
比如,一个锅一次最多能同时烙2个饼,正反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5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10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换句话说,当下的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拥有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正如瑞典教育家哈巴特所说:“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
蒙台梭利也曾说过: 无知地对待儿童,比无知地对待成人,更可怕 。
面对信息社会的真实挑战,面对新高考改革的转变,作为家长,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呢?如何才能破除这触手可及的育儿焦虑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 做终身成长的父母,着眼于培养孩子的教育底层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二三十年都不会变的东西 :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自控力等。
比如, 底层思维一:赢在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我们不要以为把孩子甩到学校,甩给培训班,自己就没事了,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少有可能是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但要学会扮演以下角色:
比如, 底层思维二:灰度认知 。就好比,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应该对立起来,不要非黑即白,更应该选择底层能力去发展培养。
再比如, 底层思维三: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 。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过得好的人,其实是更会做选择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关键路口的一个正确选择,会比努力更加重要。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外在因素,我们无从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从家庭教育着手 ,做出以下行动改变。
比如,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放下手机,和孩子一块儿进行主题阅读,对等交流,分享收获,培育家庭学习氛围,做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
比如,现在大跟孩子待一块,可以跟孩子一块做做手工,开展寒假“武汉加油”“中国传统文化”等小课题活动。
比如,让孩子做好财务记录,学习金钱的管理和投资使用。让孩子去踩学习的坑,阅读的坑,多与同伴合作,多去有效沟通,用这些慢变量,引导孩子快变量的成长。
更多思考与行动,期待你的私信或者留言分享。育儿路上,我们一起精进成长。
总结一下, 最好的教育来自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来自终身成长的父母 。父母改变1%,孩子成长99%。
育儿助己,奥利给!
最末,码字不易,都是真情实感,干货满满,喜欢的就点个赞呗,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