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于后世的诗歌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载中国文化遗产,自然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纵观我国思想文化文学的发展史,从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致近代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都传承于古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所以说《诗经》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诗经》的写实手法为后世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确立了典范。诗经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社会现实的多个层面,包括社会政治、道德、战争、祭祀、礼乐、生产生活甚至动植物的描写等,这种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作用。屈原的《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以及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在其作品中都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尤其是杜甫,其诗歌大多抒写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表现出深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经》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中国诗歌的基本修辞技法。古诗十九首、汉乐府等都直接继承了这种比、兴的手法,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得到更加鲜明的表现。例如《孔雀东南飞》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运用了“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爱恋之情,布置了全篇忧郁难舍的悲凉气氛。最后一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运用了“比”的手法,以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