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执意要立武则天为后,仅仅是因为喜欢武则天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治继位后,迫不及待的迎接武则天进宫。武则天的妩媚是李治沉醉。不久,武则天有孕,李治高兴,封武则天位昭议。武则天三年的时间里,生了长子李公,女儿安定公主,和次子李贤!这期间武则天一面迎奉李治,也不忘记与王皇后,萧妃搞好关系,主要的是与她们身边的人搞好关系!
武则天三年后等来了机会,这期间有一件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武则天女儿安定公主的死。这在史书上也有不同记载,《旧唐书》说这是“武后夺嫡之谋也,扼喉绝襁褓之儿”。这是说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女儿。《新唐书》说,武则天生女儿可,王皇后来看了后走了,武则天潜入房间将小孩毙命于被子下面,又和李治来看,见孩子已经去世,问谁来过,众人都说,皇后刚来过。武则天悲涕怒曰,后杀吾女!李治就有了废后的想法。关于武则天杀女的事,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可能是不小心被子闷死的,也有人说是那个年代孩子成活率低!但是,无论如何,这件事是武则天等来了机会。
永徽五年,王皇后的舅舅由于压力太大自动罢相,使王皇后失去支柱,十月,王皇后和萧妃被贬为庶人,反对废后的褚遂良被贬出京,长孙无忌被流放。立武则天为皇后。年底,王萧二人被处死,次年立李泓为太子。
事实证明,武则天为了上位皇后,也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和斗争得的。李治立她为后,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除过武则天美貌外更重要的是有才有心机,使得高宗感到武才人可倚重,能帮自己分担事务,美貌绝对是次要的,对皇帝来说美女遍地都是。
唐高宗同样犯了男人容易犯的共病。
唐高宗喜欢武则天是肯定的,除了武则天貌美,符合当时美女的标准外,还在于高宗李治性格懦弱,处事依赖别人,特别是母亲死的比较早,他对年长的女性比较有好感,有人说是恋母情结。而武则天大李治四岁,性格坚强、独立、处事果断,这与唐太宗英武决断的的性格相冲突,但与李治的性格有明显的互补性。
武则天第二次入宫后,关于立李忠为皇太子这一事件,反映了君相之间、宰相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向高宗施压,高宗不得已立自己不喜欢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心里面对宰相集团已不悦。
房遗爱谋反案审结后,震惊朝野。此案三名驸马、两名公主、两名亲王被杀。特别是被太宗称为当时三大名将的其中二人被杀,只剩下李勣一人。此时的李勣,还在庆幸永徽初期自己的聪明,主动辞去宰相职务,韬光养晦,才幸免于难,但兔死狐悲,这也从内心加深了他与长孙无忌集团的矛盾。高宗也从心底里使他产生了摆脱辅政宰相的想法。于是在大案结束的同月,高宗立即册拜李勣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使李勣重新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武昭仪也嗅到了因为房遗爱谋反案而造成的君相矛盾,特别是对长孙无忌利用此案诬陷吴王李恪和江夏王李道宗政治手腕印象深刻,铭记在心。她更加积极寻找机会,在皇宫内打击王皇后及她身后的宰相势力。
永徽五年三月,为了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武昭仪让高宗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这十三人中包括武昭仪的父亲武士彟。另一方面,宰相中书令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因为王皇后被疏远,为了自保,请求辞去宰相职务,得到了高宗的批准。
朝中大臣中已经有人知道在立武则天为皇后问题上宰相与皇帝的矛盾,还有潜在的支持者,只是在长孙无忌等威权之下,不敢公然支持。李义府是第一个告知此事的人,也是第一个态度鲜明支持的朝官,因此不但予以重赏,而且在不久后永徽五年七月,高宗超拜他为中书待郎,离宰相仅仅一步之遥。
此事反映了高宗与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由隐蔽转为公开,使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朗化了。长孙无忌憎恶李义府,将要把贬为壁州司马,正在走流程,第二天就可以实现了。但第二天等到的消息是高宗因李义府向他建策立武昭仪为皇后有功,除“赐珠一斗”外,还“留居旧职”。这意味着高宗已改变了“无不嘉纳”长孙无忌的建言,与武昭仪配合默契,昔日对长孙无忌的恩宠已一笔勾销了。
武昭仪在实现立为皇后的的过程中,“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使高宗视她为自己的贤内助。这样,高宗才下决心为她争立皇后。
在古代,君臣关系莫重于君相关系。君权与相权既微妙又复杂。君重相轻,则易趋君主专制独裁,相重君轻则易使君主大权旁落。大凡君权旁落者,总想重振君威。永徽间,高宗在外廷一时难于找到心腹,即使有了舅舅长孙无忌,又造成外戚干政,其余区区,无足论者,目光自然暂时转向内廷。其时宦官权轻,无援助之力。可谈心者,唯有内宫后妃,但并非所有后妃都能堪此重任,如王皇后、萧淑妃就无政治才干。
武则天除有姿色迷人外,更重要的是她有出色的为政才干与文化素养,故在武则天第二次入宫之后,使得高宗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武则天的政治野心驱使她想取得皇后的地位;另一方面,武则天的政台才干出类拔萃,她的政治野心与才干对长孙无忌的擅权造成了成胁,如让武则天立为皇后,高宗必会减少依赖长孙无忌的可能,也就会改变相权凌驾君权的局面。可见,从皇后废立的实质来看,是涉及君权与相权的权力分配之争。
纵观高宗与武则天关系的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在王皇后的帮助下刚刚进宫的武昭仪仅仅是得到高宗的宠爱,没有任何政治权力。随着儿子的出生,武昭仪逐渐要求政治上的地位。此时,正好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与皇权发生矛盾,出现了权力斗争。武昭仪正好利用了这一矛盾,向高宗展开攻势,最后和高宗结成了政治联盟,联合打击长孙无忌,掌握了主动权。
更多的是因为武则天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能令唐高宗佩服。
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 上的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她的女儿身,使得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对于武则天而言,她的一生中有三次重大的转折,一是进宫当才人,二是被李治从感业寺接回宫,三是当皇后。正是这三件事为武则天日后登基成皇帝打下了基础。
前面两件事暂不多说,第三件事当皇后对于她而言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大多数心中,皇后是皇帝定的,只要皇帝开心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除了少数雄才大略的帝王有这个能力外,其余皇帝想要立自己喜欢的女人为后,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就拿武则天而言,李治虽然十分宠爱武则天,但那时宫中还有一个王皇后,武则天想当皇后就必须废掉王皇后。
但是,当李治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却遭到了朝中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看似一件普通的立后事件,但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却是意义非凡。那些元老重臣越是反对,李治废王立武的决心就越大!
王皇后属于关陇贵族一员,出身于太原王氏,祖上是西魏将领。史书记载她长得十分漂亮,而且性格温顺贤惠,经同安大公主介绍,李世民就将她许给还是晋王的李治为妃。后来,李治登基做了皇帝,王氏自然就成了皇后。
了解隋唐这段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在隋唐时期,关陇贵族在整个 社会 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就连李渊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可以说,隋炀帝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触及到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所导致的。
李唐建国时,已经算是对关陇贵族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洗牌,李渊成为了所有士族的领袖,包括山东士族,五家七姓等都与李氏有着极大关联。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这个关联就开始遭到了破坏,原因无他,只因为李世民是以玄武门之变的手段得到的帝位,而那时候的关陇贵族已经没有厉害的领袖,因而无法抵挡李世民的清洗。
虽说李世民也对关陇贵族做了一次洗牌,但在后期执政中,仍然无法离开贵族集团的支持,不过他却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扶持长孙一脉。长孙家族当时并不算是大族,在李世民的帮助下,长孙无忌才成为了新一代的领袖。
到了唐高宗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长孙无忌及王皇后等人的存在,对于皇权也有一定的掣肘,因此,李治心中其实早就想除掉这些人了的。
因此,高宗皇帝的废王立武的举动,看似只是为了一个皇后的位置,实际上是与关陇贵族的一次重大交锋。
当李治有了废后的想法后,于是召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等商议,李勣称病不去,于志宁闭口不言,而褚遂良却是激烈反对,长孙无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而真正使得李治下定决心废后的,则是李勣的那一句“皇帝家事,何必问我们?”这其实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信号。
李勣是开国元勋,但是他不是关陇贵族的一员。他的意见代表的是新兴的地主贵族的利益,因此,李治从李勣的态度上看到,那看似强大的关陇贵族其实已经是一个纸老虎了。
当时的关陇贵族集中在 社会 的最顶层,但是中下层其实已经被新兴的地主阶层所替代,即便是高层中,也有不少人被新兴的地主阶层所替代,所以,李治发觉看似强大的关陇集团已经不是那么的可怕了。
有了李勣的支持,加上许敬宗、李义府等一干大臣对长孙无忌等人的憎恨,李治很快就废掉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同时罢免长孙无忌等人,最终自缢而死。
经过对关陇贵族的一连串打击,到了武则天时期,士族的影响基本已经消除。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产生,使得那些旧士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减小到极致,关陇贵族也就逐渐消失在了 历史 长河中。
因此,李治“废王立武”的决定,绝不单单是简单的废立皇后事件,而是皇权与贵族权力的最后一次交锋,以皇权的胜利的告终。
只不过令李治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基本铲除了关陇贵族的影响,但却成就了一个武则天,也使得李唐皇室经历了一个最为黑暗的时期。
刚开始是有点喜欢,在李世民晚年,李治就很赏识武则天的才能!
本来,唐太宗不太看好李治,但由于太子与老四的争斗,才使李治这位9王子有机可乘,毕竟李治生性温和仁厚,但作为帝王却不能有这种性格,倒是武则天屡次制给机会给李治…
那么李治登基后,武则天还在孝感寺当尼姑,是李治通过各种方式迎武则天入宫为妃,但萧皇后和王妃早已稳坐后宫,纵使李治想封武则天为后,仍需经过很多手段来操作,而武则天对这些制造事端废后自立,早已轻车熟路,小菜一碟,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机,早己败在李世民的时代!
唐高宗也是在武则天的暗中作梗就范,但到后有点痛恨她的狠毒却无法更改,其实这都是武则天凭着自己的智慧争取来的…
唐高宗李治的皇位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李承干和李泰的失宠让其坐上了龙庭。而李治在太宗在世时和武则天就心生情愫,太宗归天后,李治迎回了在庙里修行的武则天。而此时王皇后为正宫娘娘,是关陇势力的代表人物,李治非常喜欢武则天,才情相貌,武则天又自轼骨肉嫁祸王皇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政治观念很赏识,武则天本身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智慧。所以李治不惜驱赶诸遂良,不顾长孙无忌等众人的反对而立武则天为后。这与武则天自身的政治能为是分不开的。
从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一是前期的喜爱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二是为了显示皇权最大一定要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唐高宗把对武则天的美貌所吸引可以看出,当唐太宗驾崩后,唐高宗就一直垂涎武则天的美貌和才华,于是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出来收入后宫,然后情有独钟。这个阶段是唐高宗确实非常喜欢武则天的,所以封为昭仪。然后为了心爱的人,不惜降低身段去找长孙无忌和大臣商量,想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但遭到了大臣反对。于是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唐高宗为了显示皇权最大,开始跟大臣斗法。因为武则天的身份以及地位等,大臣基本上都是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的。虽然皇权至上,但国家的治理还需要大臣的帮助。于是唐高宗改变策略,先找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的麻烦,也就是褚遂良,这是和长孙无忌一样手掌大权的吏部尚书,还是唐太宗的托孤之臣,朝中地位非常高。但唐太宗一方面为了自己收权,一方面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大臣的反对声中显得非常焦躁和气愤,正好这时站在皇帝这边的英国公李勣对唐高宗说,立皇后是家事,不用问外人。这一句话说到了唐高宗的心里去了,于是唐高宗就把褚遂良贬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这样一来,领头人都被皇帝贬出中央权力中心,剩下的也就没有多大阻力了,最后唐高宗一边收回了权力,也如愿以偿的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武则天能被唐太宗立为皇后,与武则天自身的政治手腕离不开,一方面武则天的政治格局非常高,如与后宫的相处,与大臣的交结都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智慧,从武则天后期执掌天下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武则天在服侍唐太宗与唐高宗的过程中,经常参与到唐朝政策决策方面,给了武则天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唐高宗李治决定立武则天为后之后,武则天的政治觉悟更加让李治佩服。
童话故事的美丽,很吸引人,可是仔细分析后,在美丽的童话也是有着现实门坎的。正如灰姑娘和王子的爱情,灰姑娘是伯爵的次女。武曌是国公的小女儿一样!
武曌,首先一定是个大漂亮,并且情商极高,很会做人和做事,同时,也是一个高产的英雄母亲。这些只是李治喜欢她的原因,而不是立她为后的原因。
天子家事,既国之大事,天下根本之事。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望的门阀家族),上万的宗族子弟,有多少宗亲联姻关系,多少在朝官员是直接亲属和间接亲戚。如果王皇后,有所出,则后位无忧。萧贵妃,出身江陵萧氏(南朝齐,梁二朝皇氏同族),江南鼎氏家族,多少江南仕人的靠山和金主。再看李治自已,关陇军阀出身,太原李氏家族族长,现大唐皇帝。内政上,被现关陇集团话事人长孙无忌所压制(母舅的孝道,太宗的托孤),褚遂良等贞观大臣架空权力!军事上,只能依靠李绩等贞观旧将,维持大唐边境的安定。
太宗贞观朝的遗产,太过丰富,地域广大,人口和经济恢复的很快,人才也太多,政治旧例也太成熟了。李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也作不出大的动作。
立武则天为后,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李治这位皇帝的成人宣言,他对长孙无忌的愤怒,他对太宗皇帝迟来的叛逆期,而武则天则是:最大的获益者和得益者。
王皇后和萧贵妃的争斗,让李治厌倦了旧人,迷恋上了知心姐姐武曌。武曌的双高让李治获得难得的心安和快乐,男人李治想给她,女人最高的地位皇后。李治先讨好娘舅长孙无忌,许予厚䘵贵爵于诸表兄。然长孙无忌,糖衣吃了,炮弹反弹,不能认可,不许李治干出这样出格的事,有的事可以做,不能说,特别是武曌的敏感身份,你可以三千宠爱于一身,也可以厚禄贵爵于家人,唯有立后,这是妥妥的给世家门阀和天下仕人留:道德标葩和无限桃色八卦。
可李治这下彻底的放飞了自我,把自已好孩子的人设,玩成了深藏不漏的心机男,彻底叛逆给你们看,你们不是要逼我吗,你们不是要约束我吗,你们不是要给我好看吗!我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这位大唐皇帝,强硬起来,到底有多强。
于是长孙无忌,开始被清算,昔日门生故吏的礼上往来,成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昔日种种优待,成了种种目无法纪,种种的僭越不臣。于是去官罢爵,流放,长孙无忌被李治直接逼死。诸遂良等贞观旧臣,也一并弃职流放,诸遂良求饶不得,也自尽而亡。老油条李绩,则山呼万岁,只管好军政大事,不过问李家家事,虽混得善终,然纲纪混乱,必有大祸,其孙造反,其族被灭!
乱唐之称,由此事起,祸及后世,不绝于此。故道经言:权不可去尽,事不可做绝!
武则天三年后等来了机会,这期间有一件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武则天女儿安定公主的死。这在史书上也有不同记载,《旧唐书》说这是“武后夺嫡之谋也,扼喉绝襁褓之儿”。这是说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女儿。《新唐书》说,武则天生女儿可,王皇后来看了后走了,武则天潜入房间将小孩毙命于被子下面,又和李治来看,见孩子已经去世,问谁来过,众人都说,皇后刚来过。武则天悲涕怒曰,后杀吾女!李治就有了废后的想法。关于武则天杀女的事,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可能是不小心被子闷死的,也有人说是那个年代孩子成活率低!但是,无论如何,这件事是武则天等来了机会。
永徽五年,王皇后的舅舅由于压力太大自动罢相,使王皇后失去支柱,十月,王皇后和萧妃被贬为庶人,反对废后的褚遂良被贬出京,长孙无忌被流放。立武则天为皇后。年底,王萧二人被处死,次年立李泓为太子。
事实证明,武则天为了上位皇后,也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和斗争得的。李治立她为后,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除过武则天美貌外更重要的是有才有心机,使得高宗感到武才人可倚重,能帮自己分担事务,美貌绝对是次要的,对皇帝来说美女遍地都是。
唐高宗同样犯了男人容易犯的共病。
唐高宗喜欢武则天是肯定的,除了武则天貌美,符合当时美女的标准外,还在于高宗李治性格懦弱,处事依赖别人,特别是母亲死的比较早,他对年长的女性比较有好感,有人说是恋母情结。而武则天大李治四岁,性格坚强、独立、处事果断,这与唐太宗英武决断的的性格相冲突,但与李治的性格有明显的互补性。
武则天第二次入宫后,关于立李忠为皇太子这一事件,反映了君相之间、宰相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向高宗施压,高宗不得已立自己不喜欢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心里面对宰相集团已不悦。
房遗爱谋反案审结后,震惊朝野。此案三名驸马、两名公主、两名亲王被杀。特别是被太宗称为当时三大名将的其中二人被杀,只剩下李勣一人。此时的李勣,还在庆幸永徽初期自己的聪明,主动辞去宰相职务,韬光养晦,才幸免于难,但兔死狐悲,这也从内心加深了他与长孙无忌集团的矛盾。高宗也从心底里使他产生了摆脱辅政宰相的想法。于是在大案结束的同月,高宗立即册拜李勣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使李勣重新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武昭仪也嗅到了因为房遗爱谋反案而造成的君相矛盾,特别是对长孙无忌利用此案诬陷吴王李恪和江夏王李道宗政治手腕印象深刻,铭记在心。她更加积极寻找机会,在皇宫内打击王皇后及她身后的宰相势力。
永徽五年三月,为了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武昭仪让高宗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这十三人中包括武昭仪的父亲武士彟。另一方面,宰相中书令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因为王皇后被疏远,为了自保,请求辞去宰相职务,得到了高宗的批准。
朝中大臣中已经有人知道在立武则天为皇后问题上宰相与皇帝的矛盾,还有潜在的支持者,只是在长孙无忌等威权之下,不敢公然支持。李义府是第一个告知此事的人,也是第一个态度鲜明支持的朝官,因此不但予以重赏,而且在不久后永徽五年七月,高宗超拜他为中书待郎,离宰相仅仅一步之遥。
此事反映了高宗与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由隐蔽转为公开,使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朗化了。长孙无忌憎恶李义府,将要把贬为壁州司马,正在走流程,第二天就可以实现了。但第二天等到的消息是高宗因李义府向他建策立武昭仪为皇后有功,除“赐珠一斗”外,还“留居旧职”。这意味着高宗已改变了“无不嘉纳”长孙无忌的建言,与武昭仪配合默契,昔日对长孙无忌的恩宠已一笔勾销了。
武昭仪在实现立为皇后的的过程中,“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使高宗视她为自己的贤内助。这样,高宗才下决心为她争立皇后。
在古代,君臣关系莫重于君相关系。君权与相权既微妙又复杂。君重相轻,则易趋君主专制独裁,相重君轻则易使君主大权旁落。大凡君权旁落者,总想重振君威。永徽间,高宗在外廷一时难于找到心腹,即使有了舅舅长孙无忌,又造成外戚干政,其余区区,无足论者,目光自然暂时转向内廷。其时宦官权轻,无援助之力。可谈心者,唯有内宫后妃,但并非所有后妃都能堪此重任,如王皇后、萧淑妃就无政治才干。
武则天除有姿色迷人外,更重要的是她有出色的为政才干与文化素养,故在武则天第二次入宫之后,使得高宗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武则天的政治野心驱使她想取得皇后的地位;另一方面,武则天的政台才干出类拔萃,她的政治野心与才干对长孙无忌的擅权造成了成胁,如让武则天立为皇后,高宗必会减少依赖长孙无忌的可能,也就会改变相权凌驾君权的局面。可见,从皇后废立的实质来看,是涉及君权与相权的权力分配之争。
纵观高宗与武则天关系的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在王皇后的帮助下刚刚进宫的武昭仪仅仅是得到高宗的宠爱,没有任何政治权力。随着儿子的出生,武昭仪逐渐要求政治上的地位。此时,正好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与皇权发生矛盾,出现了权力斗争。武昭仪正好利用了这一矛盾,向高宗展开攻势,最后和高宗结成了政治联盟,联合打击长孙无忌,掌握了主动权。
更多的是因为武则天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能令唐高宗佩服。
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 上的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她的女儿身,使得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对于武则天而言,她的一生中有三次重大的转折,一是进宫当才人,二是被李治从感业寺接回宫,三是当皇后。正是这三件事为武则天日后登基成皇帝打下了基础。
前面两件事暂不多说,第三件事当皇后对于她而言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大多数心中,皇后是皇帝定的,只要皇帝开心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除了少数雄才大略的帝王有这个能力外,其余皇帝想要立自己喜欢的女人为后,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就拿武则天而言,李治虽然十分宠爱武则天,但那时宫中还有一个王皇后,武则天想当皇后就必须废掉王皇后。
但是,当李治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却遭到了朝中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看似一件普通的立后事件,但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却是意义非凡。那些元老重臣越是反对,李治废王立武的决心就越大!
王皇后属于关陇贵族一员,出身于太原王氏,祖上是西魏将领。史书记载她长得十分漂亮,而且性格温顺贤惠,经同安大公主介绍,李世民就将她许给还是晋王的李治为妃。后来,李治登基做了皇帝,王氏自然就成了皇后。
了解隋唐这段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在隋唐时期,关陇贵族在整个 社会 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就连李渊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可以说,隋炀帝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触及到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所导致的。
李唐建国时,已经算是对关陇贵族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洗牌,李渊成为了所有士族的领袖,包括山东士族,五家七姓等都与李氏有着极大关联。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这个关联就开始遭到了破坏,原因无他,只因为李世民是以玄武门之变的手段得到的帝位,而那时候的关陇贵族已经没有厉害的领袖,因而无法抵挡李世民的清洗。
虽说李世民也对关陇贵族做了一次洗牌,但在后期执政中,仍然无法离开贵族集团的支持,不过他却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扶持长孙一脉。长孙家族当时并不算是大族,在李世民的帮助下,长孙无忌才成为了新一代的领袖。
到了唐高宗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长孙无忌及王皇后等人的存在,对于皇权也有一定的掣肘,因此,李治心中其实早就想除掉这些人了的。
因此,高宗皇帝的废王立武的举动,看似只是为了一个皇后的位置,实际上是与关陇贵族的一次重大交锋。
当李治有了废后的想法后,于是召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等商议,李勣称病不去,于志宁闭口不言,而褚遂良却是激烈反对,长孙无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而真正使得李治下定决心废后的,则是李勣的那一句“皇帝家事,何必问我们?”这其实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信号。
李勣是开国元勋,但是他不是关陇贵族的一员。他的意见代表的是新兴的地主贵族的利益,因此,李治从李勣的态度上看到,那看似强大的关陇贵族其实已经是一个纸老虎了。
当时的关陇贵族集中在 社会 的最顶层,但是中下层其实已经被新兴的地主阶层所替代,即便是高层中,也有不少人被新兴的地主阶层所替代,所以,李治发觉看似强大的关陇集团已经不是那么的可怕了。
有了李勣的支持,加上许敬宗、李义府等一干大臣对长孙无忌等人的憎恨,李治很快就废掉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同时罢免长孙无忌等人,最终自缢而死。
经过对关陇贵族的一连串打击,到了武则天时期,士族的影响基本已经消除。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产生,使得那些旧士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减小到极致,关陇贵族也就逐渐消失在了 历史 长河中。
因此,李治“废王立武”的决定,绝不单单是简单的废立皇后事件,而是皇权与贵族权力的最后一次交锋,以皇权的胜利的告终。
只不过令李治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基本铲除了关陇贵族的影响,但却成就了一个武则天,也使得李唐皇室经历了一个最为黑暗的时期。
刚开始是有点喜欢,在李世民晚年,李治就很赏识武则天的才能!
本来,唐太宗不太看好李治,但由于太子与老四的争斗,才使李治这位9王子有机可乘,毕竟李治生性温和仁厚,但作为帝王却不能有这种性格,倒是武则天屡次制给机会给李治…
那么李治登基后,武则天还在孝感寺当尼姑,是李治通过各种方式迎武则天入宫为妃,但萧皇后和王妃早已稳坐后宫,纵使李治想封武则天为后,仍需经过很多手段来操作,而武则天对这些制造事端废后自立,早已轻车熟路,小菜一碟,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机,早己败在李世民的时代!
唐高宗也是在武则天的暗中作梗就范,但到后有点痛恨她的狠毒却无法更改,其实这都是武则天凭着自己的智慧争取来的…
唐高宗李治的皇位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李承干和李泰的失宠让其坐上了龙庭。而李治在太宗在世时和武则天就心生情愫,太宗归天后,李治迎回了在庙里修行的武则天。而此时王皇后为正宫娘娘,是关陇势力的代表人物,李治非常喜欢武则天,才情相貌,武则天又自轼骨肉嫁祸王皇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政治观念很赏识,武则天本身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智慧。所以李治不惜驱赶诸遂良,不顾长孙无忌等众人的反对而立武则天为后。这与武则天自身的政治能为是分不开的。
从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一是前期的喜爱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二是为了显示皇权最大一定要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唐高宗把对武则天的美貌所吸引可以看出,当唐太宗驾崩后,唐高宗就一直垂涎武则天的美貌和才华,于是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出来收入后宫,然后情有独钟。这个阶段是唐高宗确实非常喜欢武则天的,所以封为昭仪。然后为了心爱的人,不惜降低身段去找长孙无忌和大臣商量,想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但遭到了大臣反对。于是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唐高宗为了显示皇权最大,开始跟大臣斗法。因为武则天的身份以及地位等,大臣基本上都是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的。虽然皇权至上,但国家的治理还需要大臣的帮助。于是唐高宗改变策略,先找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的麻烦,也就是褚遂良,这是和长孙无忌一样手掌大权的吏部尚书,还是唐太宗的托孤之臣,朝中地位非常高。但唐太宗一方面为了自己收权,一方面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大臣的反对声中显得非常焦躁和气愤,正好这时站在皇帝这边的英国公李勣对唐高宗说,立皇后是家事,不用问外人。这一句话说到了唐高宗的心里去了,于是唐高宗就把褚遂良贬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这样一来,领头人都被皇帝贬出中央权力中心,剩下的也就没有多大阻力了,最后唐高宗一边收回了权力,也如愿以偿的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武则天能被唐太宗立为皇后,与武则天自身的政治手腕离不开,一方面武则天的政治格局非常高,如与后宫的相处,与大臣的交结都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智慧,从武则天后期执掌天下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武则天在服侍唐太宗与唐高宗的过程中,经常参与到唐朝政策决策方面,给了武则天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唐高宗李治决定立武则天为后之后,武则天的政治觉悟更加让李治佩服。
童话故事的美丽,很吸引人,可是仔细分析后,在美丽的童话也是有着现实门坎的。正如灰姑娘和王子的爱情,灰姑娘是伯爵的次女。武曌是国公的小女儿一样!
武曌,首先一定是个大漂亮,并且情商极高,很会做人和做事,同时,也是一个高产的英雄母亲。这些只是李治喜欢她的原因,而不是立她为后的原因。
天子家事,既国之大事,天下根本之事。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望的门阀家族),上万的宗族子弟,有多少宗亲联姻关系,多少在朝官员是直接亲属和间接亲戚。如果王皇后,有所出,则后位无忧。萧贵妃,出身江陵萧氏(南朝齐,梁二朝皇氏同族),江南鼎氏家族,多少江南仕人的靠山和金主。再看李治自已,关陇军阀出身,太原李氏家族族长,现大唐皇帝。内政上,被现关陇集团话事人长孙无忌所压制(母舅的孝道,太宗的托孤),褚遂良等贞观大臣架空权力!军事上,只能依靠李绩等贞观旧将,维持大唐边境的安定。
太宗贞观朝的遗产,太过丰富,地域广大,人口和经济恢复的很快,人才也太多,政治旧例也太成熟了。李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也作不出大的动作。
立武则天为后,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李治这位皇帝的成人宣言,他对长孙无忌的愤怒,他对太宗皇帝迟来的叛逆期,而武则天则是:最大的获益者和得益者。
王皇后和萧贵妃的争斗,让李治厌倦了旧人,迷恋上了知心姐姐武曌。武曌的双高让李治获得难得的心安和快乐,男人李治想给她,女人最高的地位皇后。李治先讨好娘舅长孙无忌,许予厚䘵贵爵于诸表兄。然长孙无忌,糖衣吃了,炮弹反弹,不能认可,不许李治干出这样出格的事,有的事可以做,不能说,特别是武曌的敏感身份,你可以三千宠爱于一身,也可以厚禄贵爵于家人,唯有立后,这是妥妥的给世家门阀和天下仕人留:道德标葩和无限桃色八卦。
可李治这下彻底的放飞了自我,把自已好孩子的人设,玩成了深藏不漏的心机男,彻底叛逆给你们看,你们不是要逼我吗,你们不是要约束我吗,你们不是要给我好看吗!我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这位大唐皇帝,强硬起来,到底有多强。
于是长孙无忌,开始被清算,昔日门生故吏的礼上往来,成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昔日种种优待,成了种种目无法纪,种种的僭越不臣。于是去官罢爵,流放,长孙无忌被李治直接逼死。诸遂良等贞观旧臣,也一并弃职流放,诸遂良求饶不得,也自尽而亡。老油条李绩,则山呼万岁,只管好军政大事,不过问李家家事,虽混得善终,然纲纪混乱,必有大祸,其孙造反,其族被灭!
乱唐之称,由此事起,祸及后世,不绝于此。故道经言:权不可去尽,事不可做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