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缩写究竟是DPI还是PDI??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用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收入;
(2)个人储蓄,包括储蓄存款和现金;
(3)其它可支配收入,如各种债券、股票、应收应付款、个人保值商品等。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有关的纳税政策及税率的高低等。
扩展资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