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心理疾病?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11-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我们的父辈年幼时确实更被粗暴对待,但是他们内心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也可以说最终没有什么心理问题。
为啥?
因为他们年轻那会普遍自我意识不强,同时那种粗暴对待被视为正常生活。
首先,我们说有心理问题,究竟是什么表现?我个人认为:第一,消极厌世,第二,不积极生存竞争,第三,反社会报复社会心理。有这三种表现就是指有心理问题了。
但是,我们不要把有认知错误,性格不好,品德低下就认为是有心理问题。我们父母那一代,认知,性格,都有严重的肤浅性,特别是对人的尊重意识是有严重的肤浅性。他们身上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心理疾病。因为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我上面说的三种表现。
为何他们在粗暴对待下,却仍然积极生活,参与社会竞争呢。
勒庞在乌合之众书里说群体心理学。也就是一个群体,也许你隔岸观火觉得多么愚昧,无知,反人道,但是他们如果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就并不觉得自己愚昧,无知,反人道,所以他们也觉得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别说我父母,就我眼见我80前左右的邻居小孩,也是小时候被各种粗暴对待,但是他们都没有厌世自杀啥的。为啥呢,我觉得最大一个原因,那种粗暴对待是大家都认为正常的。因为家家户户都这样干。大家的观念中,孩子的观念中,也不觉得多大个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个时候,孩子都没有啥自我意识,不懂什么尊重,独立人格,原则,正确,错误,孩子心灵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是非正确观的空电脑。针对这个问题,前年春节,无意间,我跟我亲姐(大我两岁)聊过几个小时这个问题。我属于从小就没有自我意识的,就是特别没有主见,不敢有主见,说得难听点,就是奴性一个,但是我姐姐就不是这样的。我小时候表现是,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非常乖巧,也特别孝敬(讨好)父母,这是一种威权下,内心个体意识丧失后的生存表现。
而我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呢,我是上了高中,甚至上大学才开始重塑自我意识,整个推倒重来,重构个人意识。说白了,如果这个时候来打击我的心灵,我才会被深深伤害,在我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之前,我都没有心灵,你咋给我心灵伤害呢。
我后来思考,我小时候特别听话,成绩好,一路顺利求学,也是因为自己完全是木偶人的原因,没有自我意识,家长,老师,长辈说咋办就咋办,特别听话,一心专注读书。然后我亲姐,比我大两岁,她就跟我说,她小时候一直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直对父亲怀有敌意,甚至暗中故意对着干,想过离家出走,直到她成年后才释然。我就很惊愕,咦?也没有看出来啊,我俩同一个屋檐下,甚至同一间房睡,咋我那时候就没有呢,我咋就被打惨了还乖乖回家呢。我姐姐醒事得早,写作文就能看出来,能得奖,我写作文就不行,空洞,所以她确实自我意识萌发比较早。
所以我最终的结论是:
父母那一代,年幼确实是被粗暴对待,但也确实是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原因就是,自我意识弱,以及大环境就是那样。
但是他们的经历,形成了很多肤浅的,不够正确的认知,这是很多80-90后吐槽自己父母的原因。但是她们确实没有那么大心理问题。
所以最终,我想说,越到后面年代的年轻人,个人自我意识萌芽越早,所以越容易遭受心灵攻击。
我有时候在思考,怎么让孩子的个人自我意识推迟萌芽,我认为这更有利于这个孩子在如今这个内卷的环境下长大。
我结合我姐比我萌芽早,猜想我萌芽晚的原因。第一是基因原因,第二是宠爱原因。我觉得我没有被宠爱过,我从有记忆开始,就要被我姐指使,欺负,爸爸长期不在家,妈一个人忙农活,我小时候就要干很多活,穷,没钱,没肉吃,米都不够,谈不上啥关爱,从小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爷爷奶奶疼,我所以一直觉得有个家能活着就不错了。我姐不一样,没有生我前,我爸是村里小学校长,也有计划生育奖励。也是唯一的孩子。我出生后,被取消工作,罚款,家里一下子就不行了。所以我姐,也许是享受了些关爱的。
所以,我猜想,现代孩子因为还是被关爱和保护得非常多,所以自我意识会很强,心灵攻击也容易遭受。而城市孩子,自愈方式,时间,空间也少,所以就容易留下心理问题了。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桥恩心理咨询
2022-11-29 · 专注婚姻情感、亲子教育、情绪压力、职场
桥恩心理咨询
桥恩心理——全国高端心理咨询机构连锁品牌是中国领先的临床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以评估、咨询、预防、管理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长期专注心理咨询。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你的心理健康吗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可见,心理健康包括了两层含义:首先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要求,就像没有身体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次是保持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姿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含义,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下面是心理健康的七项标准说,也是所有标准说法中最为各国心理学家所认同的。

1.正常的智九水平
智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不是某种单一心理成分,而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是大脑活动整体功能的体现,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迟钝或敏感、思维出现妄想、出现幻觉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是指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其身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事物的个性特征,又被称为个性或个性心理。人格的各种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诸要素,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平衡、健全的发展。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了健全和成熟的人格标准:
·有自我扩展的能力。
·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在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认同感。
·具有现实性。
·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3.较强的社会协调性
较强的社会协调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社会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较强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
·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4.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当然也会有悲、忧、哀、愁等消极情绪体验,但总能主动调节;同时能控制情绪的过分表达,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

5.健全的意志,协调的行为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自觉地确定你的理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与行为是一体的:行为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称为“意志行为”;通过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实质。可以通过四种心理品质来衡量一个人意志品质的高低、强弱、健全与否:果断、自觉、自控、坚韧。

6.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际关系和谐有如下的具体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非心理相克,互相排斥和贬低。
·对他人情感真挚、善良,而非冷漠无情、伤害别人。
·懂得奉献,以集体利益为重,而非损人利己。

7.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状况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也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心理年龄期: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人在不同的心理年龄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比如人在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往往动荡剧烈;到了老年期,心理倾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但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变得忧郁。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主要有两方面的标准:
·个体的实际年龄应当与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
·个体在不同心理发育期应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