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言文翻译
1. 没文言文翻译
管仲相齐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
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C.等死,死国可乎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1管仲相齐1.D2.C3.B4.A5.C6.D7.B8.C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
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
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
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
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
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
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
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管仲为什么没被处死的问题时说的。大盖召忽的死,是为了操守贞节;管仲不死,是为了建立功勋。
齐桓公是兄长,应当立他为王。公子纠,是弟弟,应该辅佐哥哥不应该争夺王位。
所以圣人不谴责他为什么不殉死而称赞他的功劳。
2. 有无把此古文翻译成白话文
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和你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手提三尺长剑,万夫难挡;假如叫曹沫丢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家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改而使用他的所短,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别人会说你无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所谓笨拙就斥退他,所谓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那些被放逐的人必然逃往国外,并且谋害我们以报往日的怨恨,这难道不是为后事开了一个坏头吗?”孟尝君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还是留下这个食客。
呵呵 给你补全了
3. 有没有古文文言文的翻译
>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xíng)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进一步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
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
4. 文言文“所无”什么意思
“所无”的意思即是“所没有的”,“无”在这里是没有、罕见的意思,“所”在这句话中是助词而“所”是助词,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或者与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例如“闻所未闻”中的“所”。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是赞颂您(秦桧)的功德举世无双,讲完了就退了出来,实在没有说别的话。原文出自《老学庵笔记》: 秦丞相,晚岁权尤重。
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謦咳,皆呵止之。尝病告一二日,执政独对,既不敢它语,惟盛推秦公勋业而已。
明日入堂,忽问曰:“闻昨日奏事甚久?”执政惶恐曰:“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盖已嗾言事官上章,执政甫归,阁子弹章副本已至矣。
其忮刻如此。
5. 古文中“无以”有哪些意思
1. 不采用。
2.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
3.不得已。
读音:[wú yǐ ]
成语: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ú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 ):路不一步一步(跬,半步)地走,就不能“用来”到达千里之外的目的地。以:指“用”这种“一步一步走”的办法。
2、无以为生(wú yǐ wéi shēng ):“没有”可以“用来”谋生的职业或办法、手段。
3、无以为报(wú yǐ wéi bào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报答。